竞技风暴

乒球十年幕后之张晓蓬:身在幕后 我们却领先世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8:24 乒乓世界
乒球十年幕后之张晓蓬:身在幕后我们却领先世界

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期间,张晓蓬在看台一角录制比赛录相,并做技术统计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张晓蓬,1965年出生,曾是辽宁省乒乓球队运动员,中国第一位乒乓球博士研究生。1990—1999年在体科所从事乒乓球科研工作,现任乒羽中心乒乓球一部任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

  早在1989年,我们兵败多特蒙德,1991年在千叶,男团只拿了第七,到1995年,中国队打翻身仗,再到今天保持辉煌,中国乒乓球队一直与科研相伴。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
,我感觉,人在变,球在变,我们的科研工作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

  “三段法”的成熟

  从1995年左右开始,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技战术,而从1988年开始形成“三段法”的研究体系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运用,到1995年前夕逐渐成熟了。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个科学方法的跃进。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技战术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对乒乓球比赛整体的把握也越来越强,“三段法”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过去,我们是以整场比赛为观察目标,现在则是以整场为基础,研究每一个球,每一个线路,逐渐再过渡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备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时候,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一起努力,对技战术的发展、创新和综合运用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促使了一些有很强针对性的备战科研方法逐步出台。

  乒乓球理论的二次飞跃

  天津世乒赛之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在为中国乒乓球队展开全面服务的同时,另外也在不遗余力地和国际发展变化接轨。这个过程大概在1997年得到了全面体现,对大球旋转和速度的测量在运用实验方法对乒乓球进行研究上,是定量方法与实践需要有效结合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事例。

  在乒乓球理论建设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是现代乒乓球理论研究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到了2002年以《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的问世为标志,我们完成了乒乓球理论建设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令老一代乒乓球科技工作者十分欣慰的,也是我们这些科技后来人再努力前进的基石。如果说第一次飞跃是将现代乒乓球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为主要作者都是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而第二次飞跃,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上,其最大特点,是在原来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基础上,转变成以数据说话为主的定量研究。这也使得乒乓球的科研成果可以同生物等其它学科在方法学上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而且,就体育科研本身来看,其方法则有更大的创造性,因为对于乒乓球科研来讲,没有其它学科的现成方法搬过来就可以用,更多地是依靠我们的自主开发。

  中国特色的研究之路

  中国的乒乓球科研和国外的体制不同,思路不同,这在最近十年中有集中的体现。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成绩,所以,中国人研究的重点则是与拿金牌关系最密切的制胜规律,也就是说,怎么能赢球,就怎么去研究;什么有利于赢球,就去研究什么。这是中国乒乓球科研的核心问题。在这一点上,外国人与我们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借助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其它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乒乓球对人身体的功能作用。他们更多地感觉,打乒乓球,赢了最好,赢不了当作锻炼也好,这也是外国人的主导思想。举个例子,外国人也会统计、也会测量,但是他们没有把这些方法与打乒乓球的胜负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来加以开发运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先于世界一步。(李克非采访 宋斐编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十年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