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武术在世界传播 咏春拳迷倒羊城洋学生(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6:09 广州日报大洋网
中国武术在世界传播咏春拳迷倒羊城洋学生(图)

到拳馆学拳成了“米机王咏春馆”中的洋学生每周必做的“功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中国武术在世界传播咏春拳迷倒羊城洋学生(图)

黄念怡(左)光头长须的形象,就颇有古代中国武术大师的风范。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新闻点眼:有一段发生在广州的异国情缘,两位主角都是正在中山大学汉语中心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一位是马耳他小伙子奥迈,一位是俄罗斯姑娘达丽,而为他们牵线的“红娘”则是因李小龙而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从他们与中国师傅之间的故事,可以折射出中国武术在世界传播的轨迹。

  本专题撰文/摄影:本报记者施绍宗  

  咏春拳:受众多洋学生欢迎

  时至今日,上世纪80年代的国内“武术热”已不复现,特别像广州这样的商业化大都市,学拳人数已大不如前,一些私人拳馆因此陆续“关门大吉”,而黄念怡继承其父衣钵在广州体育西路一个小区开设的“米机王咏春馆”却能独力支撑、维持经营,最近黄念怡还扩大了拳馆面积,把拳馆从自己家中搬到楼下近400平方米的停车库里。米机王咏春馆的经营主要靠来自各国洋弟子的学费,一些洋弟子认为学费并不昂贵。据黄念怡介绍,他的武馆前后收过来自捷克、波兰、意大利、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马耳他等国的洋弟子,招收洋弟子之多在广州令人称奇。

  黄师傅:传统文化气息浓重

  黄念怡的“米机王咏春馆”能吸引众多洋弟子前来求学,除了借助在海外颇有影响的咏春拳的威名外,还与他本人的个性以及对咏春拳的深入钻研和独到理解有莫大的关系。在洋弟子眼中,个子不高、精瘦结实的黄师傅非同凡响,光是他光头长须的形象,颇有古代中国武术大师的风范,况且他在练武授徒之余还不忘挥毫弄墨,身上带有一股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虽然在行家看来,黄师傅的书法还有待提高,但洋弟子们都认为师傅是书法艺术家,与他的米机王咏春拳功夫一样深不可测。

  洋弟子要学正宗的中国传统拳术,这里面除了传统的练功方法外,还包括礼仪在内的各种形式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不注重包装只追求竞技的“现代散打”中是没有的。

  俄罗斯姑娘达丽很认真地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咏春拳比散打好多了,咏春拳可以发展我的思想,而散打则讲求速成、讲求实用,只是讲究力量和肌肉,没有思想性,没有文化味道。黄师傅告诉我们,学咏春拳不能着急,要循序渐进,先打好根基。我之所以选择跟黄师傅学拳,除了咏春拳的特殊魅力外,还因为黄师傅是书法艺术家,他的拳术与书法艺术是相通的。我也想学书法,所以黄师傅也是我的书法老师。”

  达丽还说,她喜欢黄师傅的个性和性格,“他很直率,学生练得不好他会直接指出来,而散打老师却不太管我们,认为我们是留学生,不在乎。但黄师傅就不同,看见我没什么进步他会很急。”

  洋学生:学咏春大多为谋生

  黄念怡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这些外国弟子学武的目的与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除了兴趣外,主要是为了防身,也有一些是为了减肥。但外国弟子则大部分是为了谋生,他们希望学成后回国开设拳馆授徒,甚至有些本身就是本国的拳师,为进修而来广州学拳,所以他们学起来都比中国人认真。黄师傅还说,在教这些洋弟子时,地域文化间的差异略有影响,尤其是洋学生们在领会中国传统武术招式时比较困难,但他们都很听话,吩咐他们练习基本招式,他们都会按要求做,不会偷工减料。

  别看黄师傅授课时很严肃,其实他平时很能开玩笑,既讲师道尊严,也会和弟子打成一片。米机王咏春馆是“夫妻档”经营管理的,黄师傅的妻子梁女士也是武林中人,她性格豪爽,洋弟子与这位师母特别亲近,用广州话叫起“师母”来比叫“师傅”还亲切。

  奥迈:学艺为了日后开武馆

  今年27岁的奥迈来自马耳他,他在大学读的是贸易管理,毕业后他在银行工作,一年后即辞掉工作来广州学拳。奥迈是在一个印尼的华侨朋友介绍下得知米机王咏春拳的,2001年1月,他开始跟黄念怡师傅学拳。与女朋友达丽不同,奥迈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咏春拳。他告诉记者,他以前跟一个在马耳他开拳馆的意大利拳师学过一年半的咏春拳,“那位意大利拳师的咏春拳是在中国香港学的,虽说是代代相传,但是却走样了。在广州学的米机王咏春拳与意大利师傅教的不一样,虽然出拳的动作看上去区别不大,但劲力不一样,这才是正宗的咏春拳。”他说。

  奥迈说,黄师傅不会讲英语,所以他无法理解拳的原理和方法,一开始他只能单纯模仿师傅的动作,不懂其中的含义。为了学好咏春拳,奥迈只有先学好中文,因此,他在2002年10月进入中大汉语中心学中文,现在,他的普通话已经说得相当不错了。

  奥迈以前练过日本的一种拳术,还有中国的一种传统拳术,对比之下,他觉得还是咏春拳最实用。中国的很多传统拳术只注重套路表演。他说,他看过柳海龙的比赛,也喜欢中国的散打,但他认为散打是一项运动,而不是真正的搏击。现在,奥迈一周有几天会到咏春馆学拳,由于目标明确,他在学拳时很专注,在与师傅或师兄弟切磋时也不会儿戏,即使被打得满身通红也毫不在乎。奥迈说,要是在外面遇到坏人,他独自应付几个也不成问题,但他不会自找麻烦,毕竟自己身处外国。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他再学一门中国的传统拳术的话,他会选择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对健身很有帮助,但归根结底他最喜欢的还是咏春拳。

  谈到未来的打算时,奥迈表示准备再跟着师傅练两三年功夫,然后到美洲或欧洲开武馆教授咏春拳,毕竟马耳他太小了。奥迈希望日后学有所成,然后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他说,以后他会在欧美代表黄师傅开馆授徒(作为米机王咏春拳的分馆),然后每年带自己的徒弟回来问祖归宗。

  奥迈除了自己练武外,还呼朋唤友,把咏春拳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如同样在中大汉语中心读中文的俄罗斯小伙子阿廖沙和俄罗斯姑娘达丽,后者还因此成为他的女友。

  到广州后,阿廖沙在学校的宿舍内认识了奥迈,两人志趣相投,马上成了朋友。当得知奥迈在跟广州的黄师傅学咏春拳时,阿廖沙便要求见其师傅,让师傅指点一下,结果自己也成了黄师傅的弟子。阿廖沙来中国之前曾在俄罗斯学过一些不同种类的拳术,如太极拳、跆拳道、武当拳等,但他表示,每种拳他都仅仅学得皮毛,而他学武的原因与奥迈也不同,他只是当作一种兴趣,从没想过以后自己会开馆授徒,以武术来谋生。

  达丽:异国情缘源于咏春拳

  达丽原来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的学生,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甚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2004年8月她进入中大汉语中心学中文。她从小就对中国武术充满兴趣,但在莫斯科没有机会接触中国传统武术,她在莫斯科曾跟当地的老师学过拳击和太极拳,但她却认为这些东西太繁琐,对她来说实用性不大。

  到广州后,达丽认为要接触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才不枉此行。学校开设有散打课,她练习了一个月之后,觉得散打跟西方的自由搏击区别甚微。后来,奥迈向她推荐米机王咏春馆,她觉得很新鲜,就随奥迈来到米机王咏春馆,“两个星期后我就决定学习这种中国传统拳术了。”达丽说。

  达丽第一次到米机王咏春馆学拳是今年8月27日。在学拳的过程中,达丽与奥迈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奥迈还成了达丽的半个师傅,两人的感情也在此时擦出火花。可以说,他们的缘分是源于咏春拳以及两人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兴趣。

  达丽告诉记者,她在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后要回莫斯科完成学业,之后她还会再来中国。她想在中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达丽说,她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平时都会留意中国的电影、绘画、展览,只可惜广州的博物馆太少了。她认为,广州是发展中城市,虽然目前还比不上北京和上海,但广州更能反映中国的真正水平,不过广州进步很快,相信很快就可以赶上上海的水平了。与莫斯科比,广州在文化设施方面要落后一些,如电影院、博物馆、古代建筑、公园等,但在经济方面却比莫斯科好,“像广州的地铁就棒极了,莫斯科的地铁虽然富丽堂皇,但太陈旧了,缺乏现代技术。”她说。

  达丽表示,她很喜欢广州,周末她会骑自行车到处旅游,“珠江很漂亮,我与奥迈经常骑自行车在珠江两岸游览,那种感觉太棒了。”

  咏春拳来历

  在广东一带流传甚广,后来更因李小龙而闻名世界的咏春拳是外国不少功夫迷最为向往的实战搏击术。咏春拳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相传为五枚师太所创。据说,五枚师太一次看见狐鹤相斗后创此拳术,后传给女弟子严咏春,严咏春再传给丈夫梁博俦,后来梁在授徒时为纪念其妻之功,遂将这一拳术定名为“咏春拳”,咏春拳随后流传于广东佛山、广州、顺德、鹤山以及香港和澳门一带。咏春拳在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其中不少高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被称为“佛山赞先生”的梁赞、“找钱华”陈华顺、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龙的师傅叶问、香港人熟悉的梁挺以及尚健在的广州岑能。李小龙成名后,咏春拳在外国名气甚响,很多国家都设有咏春拳馆,而广州的咏春拳则有岑能和黄沪芳(因在米机房工作,又称“米机王”)两支,今年40岁的黄念怡就是“米机王”的儿子,他是咏春拳的一个分支“米机王咏春”的传人。(施绍宗)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NIKE再造飞人


享受整场比赛


Allstar第二代


AN90奇异搭配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