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竞技风暴

央视西部频道《新闻夜话》:我到珠峰清扫垃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8:59 新浪体育
央视西部频道《新闻夜话》:我到珠峰清扫垃圾

珠峰志愿者王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央视西部频道《新闻夜话》:我到珠峰清扫垃圾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主席高登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导语:欢迎您收看我们的节目,我手里拿了一张照片。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名字在藏语当中其实是“第三女神”的意思,它给我们的印象也的确像女神那样圣洁美丽,但是自从1921年,人类开始在珠峰活动,探险家和登山者们不仅在世界最高峰上留下人类的足迹,也陆续留下了很多垃圾,有人估计这个数字甚至高达600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珠穆朗玛峰的北坡,也就是中国境内。1996年起,中国对珠峰的清理工作陆续展开,今年9月,2004珠峰环保大行动就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这次清理的有28名环保志愿者和西藏 登山队的队员还有当地的藏族群众,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就是刚刚从珠峰归来的志愿者王骥。

  主持人:你刚从西藏回来,就马上来我们演播室,我们真的非常谢谢你,代我们大家去清扫珠峰。

  王骥:我觉得一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平时喜欢这样的做一名环保主义者,但是我觉得环保主义者不是用来标榜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的。

  主持人:参加这次活动一共是28个人,你是唯一一个从社会上招募的志愿者,当时网上报名的有100多个,有没有预料到你会是这百里挑一的一个人?

  王骥:这比较意外,但是最后能选上我也很高兴。从大学时候开始,我就很喜欢户外运动,然后自己走遍了很多中国西部的很多地方。

  主持人:你爬过很多很高的山?

  王骥:不能说很多,四川的四姑娘山,大峰,二峰,还有云南的哈巴雪山。

  主持人:多少米?

  王骥:5300多米。

  主持人:就是你的身体足以应付像5100米珠峰大本营这样的气候条件?

  王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我手里有这样的数据,记录当时的气候条件,气温是8到10度,平均风速是5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就是55%左右,你和其他的志愿者在珠峰清扫垃圾的时候,面临这样的气候,而且还遇到了雨雪,浓雾,冰雹,都遇到了?

  王骥:是,我们遇到了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

  主持人:这么恶劣的天气你们怎么工作呢?

  王骥:我们首先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在那种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如果你走失了的话,可能会因为身体失温,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尤其是海拔5000多米,有些人会有高原反应。

  主持人:大家捡垃圾都是分散的,很有可能会走失?

  王骥:对,所以我们有西藏登山队的专业队员给我们做保障。

  主持人:那你们具体的分工是什么样的?

  我们分成两个组,A组主要负责大本营及其周围的清理工作,就是在珠峰清理这一块,主要负责大本营周围, B组是从大本营上到6500米海拔高度,对6500米到5100米这之间的这条登山路线的中间的垃圾进行清理。

  主持人:你们见到的垃圾都是什么样的垃圾?

  王骥:在大本营附近的垃圾主要就是生活垃圾。

  主持人:垃圾多吗?

  王骥:很多。

  主持人:是什么样的?

  王骥:有易拉罐,废旧电池,食品的塑料袋。

  主持人:就散落在各个地上?

  王骥:对,就散落在地上。甚至石缝中间。

  主持人:反正那也没有垃圾箱?

  王骥:有。有垃圾箱。大本营附近有一个垃圾箱,离大本营稍远的另一个营地的位置还有一个垃圾箱,但是垃圾仍然随处可见,最多的可能就是烟头,满地的烟头,说满地的烟头可能有点过分,有点夸张。但是有很多烟头散落在各个部位。

  主持人:你们在大本营见到的主要都是生活垃圾,其他的地方呢?

  王骥:我们B组的队员出发到6500的队员以上,他们在6500位置,应该说,他们比较常见的是登山队员遗留下的垃圾,包括气罐,带不走的帐篷,废旧衣物,罐头。高山食品袋这样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你具体负责什么呢?

  王骥:我是被分在A组,主要是负责大本营周围这些生活垃圾的清理。

  主持人:你在那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大?

  王骥:工作量不是特别大。但是比较累。

  主持人:高原反应。

  王骥:对,因为在高山上,可能你迈出一步所需要费的力气是平原的两倍这样子。

  主持人:我们知道要是清理垃圾,是必须要不停地弯腰,低头,

  王骥:没错,弯下腰的时候,觉得头很沉,如果抬快了,就会觉得好像你把一个重物猛地一下扬起来这样子,到后来有经验了,你就缓缓地弯下腰,缓缓地蹲下去,捡起来,而不是弯腰再扬起头来这样子,就好受得多了。

  主持人:有没有算那一天蹲下去,再站起来有多少次呢?

  王骥:这个没有计算,好多次好多次。

  主持人:最后你们的成果有多少?

  王骥:最后成果大概在8吨左右。

  主持人:这些垃圾运到哪去了最后?

  王骥:这些垃圾我们都带回拉萨,最后移交给拉萨郊区的一个垃圾处理厂。

  主持人:不会再造成二次污染等等?

  王骥:有照片为证。

  主持人:不光是在珠峰大本营跟大本营以上来清扫,你们这一路上,是清理了一路,从拉萨到珠峰是700多公里,你们沿途很多景点你们也都清理了,而且你有一篇日记写,你的行动还感染了很多人,游客就能跟你们一块来捡那个垃圾,是这样吗?

  王骥:是的,使我感动非常深的是在布达拉宫清扫的时候,就有一个藏族的老乡,他们就走过来,然后冲我竖起大拇指,然后他们也捡周围的垃圾放在我的袋子里。在我们在珠峰大本营见垃圾的过程中,这里边有一位外国小伙子吧,我们的垃圾袋都是有限额的,这样这个小伙子他没有垃圾袋,他就把自己的睡袋拿出来,用自己的睡袋套。装睡袋的那个袋子,当垃圾袋捡了很多垃圾,然后看我们都清扫完毕,然后他默默地走上前去,然后把自己的垃圾倒在我们的垃圾车里,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其他的那些游客,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王骥:只是在一边看着,他没有说不好,也没有说好,只是一种。就是说。

  主持人:不参与,也不理解?

  王骥:不参与,对,也不理解,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会人远远地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捡垃圾,可能他们觉得是我们这样是一个比较愚蠢的行为,但是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我们觉得我们在进行一项神圣的行动。

  主持人:但是也有人,坐着车到了5100米的珠峰大本营,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留下一堆垃圾就走了,也有这样的人?

  王骥:是的,一个类似于远征队这样一个车队,大概有七八辆车,然后四五十个人,到了珠峰大本营脚底下,然后就拉开车门,然后扯开国旗,大家在一起照“到此一游”这种纪念照,然后高呼“征服珠峰”。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地下留下一地的烟头,塑料袋,我们看了非常痛心,我们这么多人就在旁边,我们的活动,宗旨,条幅也在旁边挂着,他们就这样无视我们的存在,漠视我们的存在,留下一地的垃圾,然后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主持人:珠峰上的很多垃圾,是体力不支的那些登山者留下的,比如说帐篷,氧气罐等等,这可以原谅,比如说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胁,没有办法,但还有一些就像你说的是一些生活垃圾,来旅游的人扔的,塑料袋,胶卷盒,扔在大本营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

  王骥: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应该,说严重一点我觉得甚至是应该遭到唾弃的,因为在这么一个神圣的地方,你面对这么神圣的珠峰,它是那么的高高在上,那么的高不可攀,你还用这些垃圾来侮辱它,真的是太不应该了,我觉得。

  主持人:随着探险旅游越来越多,实际上已经威胁到珠峰的环境了?

  王骥:从外界到达珠峰的大本营并不是特别难,从大本营再往上这一段才是非常难的地方,也就是说,从外界到达珠峰大本营,可以说是一般旅游者的作为,而从大本营到大珠峰的顶峰这一段的距离是一些登山家的作为,所以说在从外界到达珠峰大本营的这一段上。

  主持人:包括在大本营里?

  王骥:对,恰恰是这段,恰恰是珠峰大本营这一段里,垃圾是最多的,从我的了解来看,一般的登山者的环保意识都比较健全,他带上去的产生的生活垃圾,登山垃圾,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带下来,处理掉,但是恰恰是普通的游客,他们这种环保意识,相反我想是较登山者更为淡薄。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主持人:的确你们28个人所做的工作,像你说的,希望有一种教育的,一种启示的意义在里头,但是我也看到一个数字,说从1921年人类开始攀登珠峰算起,现在那一共留下大约600吨垃圾了,你们所做的工作只能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你们只捡了8吨垃圾,那剩下的那些怎么办呢?

  王骥:据我所知,今年开始到2008年,这个活动将持续地进行下去。

  主持人:每年都做?

  王骥:对。那么今年我们清扫了珠峰从大本营5100米到6500米的垃圾,明年我们就可能清理6500米再往上。

  主持人:以上的?

  王骥:对,以上的垃圾。

  主持人:那需要专业的人士,比如说专业的登山队员才能做?

  王骥:是,所以这次西藏登山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有这些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的活动才得以顺利地进行。

  主持人: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放心了,6500米以上到峰顶的这些垃圾,在08年以前可能也会被清扫完?

  王骥:清扫不是主要目的,保护才是主要目的。就是我们清扫了这些垃圾,如果没有这种环保意识,后面的人,可能还会丢弃这样的垃圾,总不能他们持续地丢垃圾,我们持续地去清扫吧。

  主持人:肯定赶不上他们丢的速度?

  王骥:对,就是我们做的我觉得不是一个清洁工的工作,而是一个使者的工作,我们不光是清扫这些垃圾,而是要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大家。

  主持人:那你告诉我们,尤其是那些准备到珠峰去登山的人,怎样才能够减少垃圾?

  王骥:我想我们给大家的倡议,也是很多人都在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骥:谢谢。

  转场: 主持人:稍后我们要采访的是这一次2004珠峰环保大行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主席高登义,他要告诉您如何破解珠峰污染的难题。

  他是这一次2004珠峰环保大行动的组织者之一,同时他还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方面的研究员。

  主持人:我知道地球上三极,南极北极,还有珠穆朗玛峰您都去过?

  高登义:对。

  主持人:在这三个地方,除了您的脚印之外,您还留下了什么?

  高登义:应该讲,在早期的时候,我们不大注意环境保护,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我记得当时,至少我的印象我比如说拍了胶卷的胶卷盒。

  主持人:当时是70年代?

  高登义:66年、68年、75年的时候。胶卷盒肯定是不知道掉哪去了,另外比如说,用过的一些吃过的剩下的东西,那都是随便往那一丢就行了,这不是我一个人,整个一个队伍,几百人的队伍都这样。

  主持人:当时那些登山队员也是垃圾的制造者?

  高登义:也是,因为体力不够了,氧气瓶就扔到那,可能满地都是。

  主持人:把这些垃圾留在珠峰那个地方,它的后果是不是比我们把垃圾扔在平常的平原地区,普通的地方,后果要严重得多?

  高登义:应该是。因为珠穆朗玛峰这个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就是生命在这存在很不容易,包括人类,包括动物和植物,那么破坏以后,可能这些植物将来就生长不起来了

  主持人:您是说珠峰的生物链

  高登义:就破坏掉了

  主持人:就破坏掉了

  高登义:对。

  主持人:去年是人类攀登珠峰50周年的纪念,又形成了一个攀登珠峰的新一轮热潮,甚至有些专家说,珠峰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新的旅游点,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频繁地去拜访这位第三女神,看来是不是那个污染比你们当年那个污染要严重得多了?

  高登义:应该是严重得多。但2003年我们没有数据,75年的时候我们是有数据的, 75年那个时候,同时采集的样品,分析的结果,污染最严重的是在大本营。所以2003年我估计那个数据,和75年比较相当,因为人数是差不多。

  主持人:西藏体育局他们每年都对珠峰有一个清理,那他清理的这个速度,实际上赶不上这么多人去那丢废物,丢垃圾的这个速度?

  高登义:应该讲最近这些年来,登山者对于环保的意识提高了

  主持人:但是他清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说只能清6500以下的?

  高登义:对。

  主持人:6500米以上的如果有垃圾没有办法?

  高登义:所以6500米以上的,就更多要靠登山队员的自觉。

  主持人:有一些国家对于登山有专门的立法,比如说登山时,你携带的东西要登记,要称重,回来之后,发现东西少了,把东西扔在山上了,是要交罚款的,这些做法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

  高登义:现在我们有一些规定,要求你必须要来,你要不来我要罚多少款,要罚钱的。

  主持人:您是说必须要把我拿的东西带下来,怎么知道呢?

  高登义:那就看你的监督如何了,但是他有这个规定。我最近听说,从明年开始,它慢慢就有些限制了,这些限制是对珠峰环保很有益处的。从明年开始,在没到珠峰之前,大概离珠峰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所有的汽车都不能开进去了,然后从这开始,就由珠峰的当地管理局,用所谓环保的新汽车来带你进去,那么这样汽油的污染没了,这个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一次珠峰垃圾的清扫活动结束之后,以后还会不会进行这样清扫以前垃圾的行动?

  高登义:按照我们原来的初衷,是希望今后要继续,这个继续我们希望它继续有相当一段时间。

  主持人:能够把以前剩的垃圾都扫干净?

  高登义:一方面是把过去的垃圾尽可能地清扫干净,第二方面,更主要的,通过我们电视跟媒体,新闻媒体等等媒体,让世界上的人们,更多人知道,如何去保护珠峰的环境,珠峰的环境如果得不到保护会带来什么危害,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提高以后,他就会自觉去执行,那么得到了这个目的,那么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清扫活动就可以慢慢地停止了,如果大家都很自觉的话,就不要有人专门地清扫了。

  主持人:那我们这个活动还是一个象征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可以这么理解吗?

  高登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宣传意义教育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结束语:这次2004珠峰环保大行动还远远没有结束,一场巡回展览将会在北京,上海还有广州等地举行,展览的内容,就是一部分从珠峰上捡回来的垃圾,主办者说,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提醒公众关注珠峰的环境,并且提倡环保旅游,非常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再见。

  编导:刘昊天 主持人:荆慕瑶

  嘉宾: 志愿者 王骥。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主席高登义

  播出时间:2004年9月21日23:30分CCTV-12《新闻夜话》首播

  次日12:35、18:40、23:30分重播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免费报名北京马拉松
巴萨宝贝火热登场
组建属于你们的团队
免费主页空间送给你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NIKE九月新品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