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亚军的金牌梦--访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张小冬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19:15 青岛新闻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28岁的张小冬勇夺帆板女子A390级亚军,为中国乃至亚洲实现了奥运水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11年过去了,现在的张小冬已经是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副校长,2008年的奥运会,也成为她生命中一个新的航标。张小冬说,为了自己心爱的帆船事业,为了实现2008年的夺金目标,她情愿奉献自己的全部。 巴城攀巅峰
尽管多次在世锦赛和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中折桂,但张小冬始终把1992年的巴塞罗那,看作自己运动生涯的巅峰。“虽说没能夺金有点儿遗憾,但能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也足以成为一名运动员毕生的光荣了。”11年前的一切,张小冬至今记忆犹新。“本来1987年六运会后,我就有退役的打算,但听说女子帆船将在1992年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到达巴塞罗那后,我的状态并不太好,但经过积极调整,我还是在比赛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直到最后一轮,仍有三名选手有争夺亚军的机会。好在关键时刻,我顶住了压力,才夺取了这枚银牌。” 追忆感慨多 除了比赛,巴塞罗那人对航海运动的喜爱,也长久地存留在张小冬的记忆中。“巴塞罗那的赛场,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赛场之一。当时,组委会在赛场周围设置了很多大屏幕电视,对比赛进行现场直播。每次比赛,都会有大批观众驻足观看。西班牙人对航海运动的热情,几乎是令人震惊的。”张小冬不无感慨地说。 希望在青岛 张小冬告诉记者,通过幻灯片的观看,她已经对青岛奥运赛场的四个中标方案有了初步了解。总体来说,各种方案都不错,也各有特色,但从一个运动员的角度来看,还有一定不足。比如说有一个方案的西面的防浪堤的设计就做得不太够,很可能无法应付一些恶劣的天气条件。 在奥运会上夺金,对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航海队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小冬对此也是充满信心:“尽管我们目前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5年的刻苦训练,还是大有希望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航海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率还比较低。” 做大旅游业 对于奥运场馆的建设,张小冬从一个“业内人士”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建设奥运场馆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更广些,除了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借此促进城市的发展,让奥运场馆和水上运动成为青岛的一张名片。 张小冬表示,如何使奥运场馆在奥运会后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关方面应该多方权衡,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利益。特别是奥运会后的旅游业,可以利用水上运动把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吸引到青岛,使青岛真正通过奥运走向世界。记者张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