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必学小知识 盘点南北半球马儿的不同之处
香港马匹的来源,大致是由南半球的澳洲、新西兰,以及北半球的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南非等地,过去亦有从北半球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引入马匹。上季有两匹有来自阿根廷、乌拉圭的马匹来港,阿根廷打吡冠军“九龙神驹”隶属高伯新马房,而乌拉圭高分自购马“雪地神驹”则隶属告达理马房。属于北半球的日本,近年也有小量马匹来港,上季曾在新马赛上阵的‘超群心声’是来自日本。
马匹都在同一日生日
经常都会听到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马匹,生日的时间是有所不同,来自北半球的马匹全部都是1月1日生日,过新历新年就会大一岁,而南半球马匹则在8月1日生日,过了8月1日,又会大一岁。为甚么会这样?所有马都是同一日生日,不是很奇怪吗?其实不是所有北半球和南半球马都是同一日生日,它们都有自己的出生日期,只是全世界竞赛马匹太多,不可能每一匹马按牠的生日,来增加岁数,为方便起见,划一在1月1日及8月1日作为南北半球马匹生日的界线。
雌马发情在春夏
雌马发情期都在春夏,北半球的春天在年初,在日照增加、温度升高、牧草生长的情况配合下,就是最佳的配种时间,马匹怀孕需要十二个月,在今年春天配种,来年便会有马BB出世。而愈早出世当然愈快成长,例如:在五月份举行的两岁赛事,一月份出世的马匹,已经是两岁零四个月大,而五月份出世的马匹,则只刚好两岁,成熟程度未必够一月份的马匹全面,所以可能表现稍有不及。南半球的马匹也是一样,在八月开始,春夏季节,进行配种,愈接近年尾出世的马匹,成熟程度会不及早出世的马匹。南北半球马九月份同场作赛,北半球一月份出世的马匹和南半球十月份出世的马匹,同为三岁,但彼此之间,已经有十个月的差别。
雄马来回南北半球
雄马退役配种,好像我们十分熟悉的“事事为王”、“幸运马主”等,不少人都以为配种生活都是快乐的日子,其实未必。不少雄马都要周游列国,上半年先到北半球进行配种,为数约为四十至一百次左右,一日配一次,大概三、四个月时间,然后休息三个月,再到南半球进行配种,次数相若。如成功受孕的话,一年就可以生出200多匹子嗣,相当奔波劳碌。
南半球马适应较快
一向以来,澳纽地区马匹都是以中短途较出色,即使澳洲近年引入不少长途马,但依然以中短途较为厉害。而相反英爱等地,则以中长途马较出色。因此在每年的香港瓶中,大部分都是欧洲马匹取胜。香港赛事以中短途赛事居多,一般以南半球马较为适合赛事模式,因此演出水平较稳定。加上南半球马匹,在港适应期较快,自购马及自购新马,都能相对较快交出好表现,例如:蔡约翰马房的自购新马“红衣醒神”、“当家精选”、“翩翩”等等,都是来自南半球,第一季已交出超班表现。
北半球马要有耐性
北半球马适应期相对较长,可能中长途马较为迟熟,亦可能是训练方式有所不同的关系,如高伯新马房的“文艺学家”就是在法国出赛爱尔兰自购马,来港第一季在孙达志马房没有出赛,上季转投高伯新马房之后,一直未能交出好表现,直至四月份首度跑入季军后,便连取两捷。五岁马至今才完全适应水土,北半球马开窍后,演出水平还可能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北半球马淋地适应机会较大
北半球欧洲赛事,经常都会在偏软的场地作赛,所以北半球马适应淋地的机会会较大,当然要观看海外赛绩而作定论。北半球的美国,则以泥地沙地为主流赛事,美国马来港后,适应泥地的机会同样较大。
(香港赛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