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角色是那匹马” 活马偶能否登上猴年春晚

2016年02月01日15:27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战马》海报《战马》海报

  六小龄童是否上春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甚嚣尘上。而他本人春晚究竟是否出现成为每位春晚热心观众的期待焦点。在广大网友声势浩大的讨伐中,央视导演终于正式向六小龄童发出邀约并致敬。

  “把快乐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是为了让更多人把乐带回家”

  这样一种精神叫做猴王精神。

  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微博上“让大圣上春晚”呼声甚高,甚至在一片声讨春晚导演的声音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老师本人则表示“如果上不了春晚,我就在家看春晚。”

  “其实我完全没有料到,观众会对我上春晚的事这么轰动。我很感动,很感谢。除夕如果上(春晚),那就去给大家拜年,让大家高兴。如果没有上,我会和我的家人一起看春晚, 继续支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那个微电影,也是出乎我意料的轰动,好多人说看了都哭了。大家没有把它简单看成一个商业广告,而是一个世代猴王、一个家族的传承。所以这也说明国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我不求败,但真的孤独。”六小龄童感叹西游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但推动复兴路上更多的却是艰难。几十年后,六小龄童四下观望,“取经之路”仅剩他一人,无人如他一样毕生推动西游文化。而此次春晚事件其实倒说明了一点,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对中国人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永远都是深刻厚实的。”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还记得这首歌吗?

  众目睽睽都在关注美猴王的同时,是否还有人记得那匹陪着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经的白龙马? 白龙马跟随唐僧,经历种种磨难,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最终得以随师徒一行取得真经。而现实中,人与马亲密关系,彼此间的陪伴与互动,更令人动容。今天要讲的不是白龙马,是一匹名为JOEY的战马。相信看过电影《战马》的朋友不会陌生。

  小编今天不谈悟空,想跟大伙儿聊聊这匹一举冲入春晚赛场的马。而这匹战马着实不同寻常,目前已进入春晚联排。

  这部全球演出超过4000场,600万观众为之惊艳的史诗级舞台巨制——《战马》,曾斩获 全球24个重要戏剧奖项,无论在艺术造诣还是制作难度上,都代表了当代戏剧的一流水平。

  乔伊马偶和它的《战马》剧组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舞台剧《战马》被誉为英国国宝级的作品,问世8年后它来到中国,而中文版《战马》是该剧继英语、德语、荷兰语之后的全 球第四个版本。

  《战马》改编自英国儿童桂冠文学作家迈克尔·莫波格的同名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 背景,讲述了少年艾伯特寻找爱马“乔伊”的故事,反映了人与马之间真挚的情感。自2007年登上英国国家剧院舞台至今,以无畏胆识,演绎着座驾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并在全球9个国家演出4000场,其令人震撼的舞台效果、感人至深的剧情深深感动了全球600万观众。

训练场地真实再现训练场地真实再现

  作为《战马》中最大的亮点,主角乔伊非以实操木偶形式呈现于舞台。精湛的制作工艺与高超的操纵技巧仿佛赋予了木偶灵动的生命力,以让人惊讶的无论在细节还是在工艺上都赋予了这匹马偶温度与灵魂。

  由于演员需要骑在马背上,所以马背脊受力部分用铝合金制成,其余都用韧性非常好的藤 条,马的皮肤用了透明的尼龙网制成,而马毛的制作则是用了不易撕扯的杜邦纸。马身上 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数不清,每一个可以活动的关节都至关重要。每次演出之后,木偶维护 师张金广都要对所有木偶进行全方位检查,出现有破损或者异样情况出现都要及时修复。

战马Joey和它的主人艾尔伯特战马Joey和它的主人艾尔伯特

  这匹神奇的“马”会呼吸、有肌肉、有情绪。中方木偶导演晓邑透露,《战马》堪称国内最 昂贵的舞台演出之一:“那匹叫Joey的马,造价360万元,修一匹马相当于换一个F1赛车的 轮胎。”

  马偶之外,《战马》最大的难题其实是技术上。这部作品在英国几乎囊括了包括舞台设计、 灯光、音响、服装等在内的所有技术类大奖,证明它在舞台技术上的呈现,是世界最一流 水平的。但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而言,马偶是可见的,技术却是不可见的。就像没有多少 观众能够想到,台上那个小小撕纸一样的投影屏幕,需要12车12.5米的集装箱才能运到。 其技术复杂程度,在国内难以想象。

  因为卡梅伦访华等各种背景,中文版《战马》其实是一次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的合作。在合 作之前,英国国家剧院的总监就对李东表示,《战马》背后的舞台技术体系,在英国整整 花了20多年的时间建立,但他们愿意通过这次合作,全盘传授给中国同行。

  马偶如何活起来?

  舞台剧《战马》祖籍英国,而剧中的木偶,包括战马乔伊、托普桑,以及白鹅、乌鸦等动 物木偶在内,都是南非制造。值得一提的是,《战马》中的马会呼吸,有肌肉、有情绪, 更有着马这种动物自身的运动节奏。操纵的演员们为表现马更真实的动物行为,在马场体 验生活,观察马的日常行为,模仿马的形态和声音。而在演员培训小册子《像马一样思考》 中,则详细记录了马的身体部位、敏感部位,马的步态、呼吸、视觉、听觉和味觉等资料。 中方木偶导演晓邑透露,“我们进组之前,在马场生活了一个半月,包括洗马、喂马、除粪,学习他们的生理构造,包括肌肉怎么发力等等。”

“为减免演员肌肉劳损,特意配备理疗师”“为减免演员肌肉劳损,特意配备理疗师”

  中文版《战马》主创班底几乎都是85后,晓邑透露,演员们是从1500个演员里挑选出来的, “《战马》在英国演出时是欧洲演员操纵,现在换了亚洲演员来演,马的高度不变,就需 要找身体条件和艺术感都特别好的演员。最后筛选出18人,都有着很好的团队协作力、艺术感受力、非常好的身体条件。演员里有武术、戏曲、杂技、音乐剧、表演出身,北京首演前,整个团队,训练了一年半,包括形体、木偶、表演、体能训练。”

  《战马》的难点之一在于三人操作的配合,包括整个演出团队的配合,中方木偶导演晓邑 透露,“操偶师要通过动作,感觉到马的重量。另外演出整个团队的配合也特别复杂,流 畅的演出背后,是超级庞大的团队。中文版《战马》整个团队80多个人,灯光就有10个人左右。通常的演出需要2个舞台监督,我们有6个。”晓邑还透露,为了减轻演员们肌肉劳损的伤害,剧组还特意配备了两位理疗师。

  中文版《战马》的所有细节都必须按照英国版权方的统一标准呈现,包括发声在内。晓邑 透露,演出前英国团队专门有人教导如何发声,“舞台上战马的声效全是我们发的,音响 师会根据每个演员的声音条件不同而设计声音效果,三个人负责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位。 简单的嘶鸣,我们练了三个多月。”

“战马需要14个人 连续工作4个月才能完成”“战马需要14个人 连续工作4个月才能完成”

  和马生活一个月

  刘晓邑和演员们在英国跟马生活一个月。每天5点起床遛马,喂马吃草、给马锄粪、清理马匹;马吃食、跑步时,演员们就在一旁看;演员还要学习马的叫声,不同叫法表达的是不同情 绪。光是马的叫声,演员们就练习了三个多月。

  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表演训练中。最初,演员们拿着树枝、矿泉水瓶,双眼注视,让自己的 呼吸传导到手中握着的这些物体,用手表现出与呼吸相同的起伏频率,“把没有生命的东 西变得有生命”。接着是用折叠的小纸人做训练,三人操作一个小纸人,分别控制纸人的 头部还有身体。刘晓邑介绍,这是训练的第一阶段,训练的是演员的听觉感知能力:如何 像马一样思考、走路、慢跑、踢腿、吃草,也锻炼肌肉的循坏能力和耐力。

  跟随练习则是训练团队的协调能力。领头人做什么,所有人就跟着做什么。这种跟随练习 对于扮演马非常重要,因为马头走了,前腿、后腿一定要跟着一块儿走,而且必须传递出 一样的情绪。

  第二阶段会增加一些身体和情绪的状态练习,比如突然停止、转身、掉头,初步尝试载人、 即兴表演能力。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训练“一心多用”的能力,比如一个手画圆,一个手画 方。刘晓邑举例,演员操作马头的时候,既要看到马头,眼睛不能离开马,又要关注腿和 后腿,同时还要注意周围对马构成威胁的事物,“一心多用”是必须的。

  第三阶段,演员们才会真正接触《战马》的情节片段。

  不是所有的马,都听马头的

  “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些细节表演”。刘晓邑在《战马》表演中,常常担任控制马头的工作,马头的作用就是控制马头的思维,比如马耳朵平时是耳蜗向前的,当它害怕时,耳朵会竖起来向后,这时就需要演员及时根据马的情绪做及时的调整。马耳的听觉是人的200多倍,它所有的感官全部靠耳朵完成,而眼睛在两侧,只能看到两侧的事物,正前方和正后方是马的盲区,遇到后方有动静时,马的耳朵会竖起来,但很少会回头看。马头的高度也是有讲究的,马头昂扬得特别高的时候,是它最紧张、警惕的时候,特别放松的时候,则会垂下去吃草。

  马的前腿控制的是马的呼吸,演员们叫它“心脏”。呼吸也能表达马的情感,放松时,呼吸平缓,紧张时呼吸急促。唯一与真马不同的是,真马呼吸时,是横向呼吸的,但在舞台上,如果横向呼吸,观众是看不到马的呼吸变化的,所以表演时,就改成了纵向起伏。

  让木偶拥有呼吸,是《战马》中的木偶与中国传统木偶戏的一大区别。中国的木偶戏是没有呼吸的,一般是演员们举着一个杖头,依靠头部传达情绪,但看不见木偶的情绪变化。

  后腿被演员们称为马的发动机,木偶马所有的走、跑、停全部是后腿控制。信号首先由头部发出,比如先感应到跑来一匹狼,立即头部扬起,这时马前腿的控制演员就会马上做出呼吸变化,传递到后腿演员,立刻就要推动、起跑,同时控制马的尾巴做出相应的变化。

  演员们在保持马的整体、协调性的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能马所有都听马头的,而是每个部位都必须有能力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和信号。”刘晓邑说。

  控偶技术让战马“活过来”

  《战马》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它对制偶、控偶的技术把握。战马乔伊在结构上用了自行车闸线,每条都汇集到演员手里的头部控制中心,每条线分别管一只耳朵或者是头部的上下浮动,演员也可以直接用手控制整个马头。

  其中,耳朵对表现马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耳朵向后指说明马不是害怕就是愤怒,这取决于马的面前或者周围有什么;当马放松的时候,头会垂下来,耳朵会听并且指向两边,马的听觉甚至要比视觉更重要。

  演员通过开关把柄控制马的前腿,当马扬起前蹄就感觉它真的动了起来。后面的演员手里可以控制马尾巴左右摇摆,另一只手可以控制它的上下,通过复杂的组合来表现马的情绪同样,呼吸的动作也是核心控制技术之一。让马偶可以呼吸是让马偶拥有生命力的关键,即使马在静态站立时,也可以看出轻微有韵律的呼吸。马的呼吸与马的情绪有直接的挂钩,例如紧张的时候呼吸紧凑,节奏快;情绪舒缓的时候呼吸均匀,节奏慢。

  服装道具高度还原

  《战马》中文版有2000多件服装,都是服装老师从原版录像中一帧一帧记录下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装,绝不互相套穿并且每天都需要清洗和烘干。由于在中国找不到与一战时期军服相同的布料,这些服装都必须从英方“原装进口”。但是为了让这些服装适应中国演员的身材,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为演员进行修改。

  《战马》中文版剧组在《直通春晚》节目中,作为当天呼声最高的节目,Joey一出场就博得了全场的掌声。六位演员为评委和观众们演绎了舞台剧《战马》中的精彩片段——战马“Joey”在无人区被铁丝网缠住双蹄,奋力挣扎,英国和德国的两位士兵为了救出战马,在战场上暂时握手言和,合力将它救出。评委和观众观看时屏气凝神,完全融入剧情之中。谢幕之时,所有人都被战马Joey的表演所震撼,也被超越国界、超越战争、超越敌我双方立场的大爱情感所感动。

  “这种戏我们中国人是做不出来的”。而在朋友圈的各种刷屏运动中,“《战马》里最好的角色,就是那匹马”,得到了最多的共鸣。

  猴年春晚总导演吕逸涛则表示,“我是看过《战马》话剧演出的,但今天这么近距离看到 战马,还是第一次,它的骨骼、它的肌肤、它的构造都令我震撼。精彩的表演有两种,一 种是博得满堂彩,一种是鸦雀无声,《战马》是后者,因为它太吸引人了,太引人注目了。 其实,不露脸的演员更伟大,我们对所有《战马》的演员表示致敬和感谢。”

  最终经过评委投票,第一轮表演《战马》全票晋级。而第二轮一开场,《战马》更是免试 直接入围,获得猴年春晚入场券。猴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吕逸涛当场宣布:“能够进入2016 年春节联欢晚会彩排现场的是——《战马》。”

  史上第一匹马偶活着进入春晚,让我们拭目以待!

  (马术世界杯)

文章关键词:马术春晚马偶话剧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