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文化之旅:趣谈《三国演义》中的名马之赤兔篇

2015年07月28日16:08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传说中的赤兔马传说中的赤兔马

  闲暇时,喜读《三国志演义》,因此对该书中描写马的印象颇深。见老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与书中描写的毛色不配,甚感遗憾。又见MossRoberts英译本《ThreeKingdoms》封面图中将赤兔马的鬃尾画成黑色,身体其余部位染成红色,形成一匹非骝非栗不符和遗传规律之马,由此也再次感到人们对马毛色知识的缺乏。《三国志演义》中对马的神奇描述,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模仿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志演义》之方法,对其中的马略加评点,以此与爱马之人共享。

《马与我》黑子 王振山 编著《马与我》黑子 王振山 编著

  赤兔马

  《三国志演义》第三回讲道,吕布原是丁原的义儿,骁勇善战,董卓欲收之。董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我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虎贲中郎将李肃提出建议,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名马有字号,古已有之。)李肃来到吕布寨中,寒暄之后,向吕布说:“……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吕布便令人牵过来看。果然那匹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属于栗毛,栗毛下细分应为“红栗”);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我国古人对马的测量方法,与现代从西方引进来的测量马体尺方法有很大差别。现代是从肩端到臀端的斜长为体长,鬐甲至地面垂直高度为体高);嘶喊咆哮(可见悍威之强),有腾空入海之状。从吕布眼中,看出赤兔马浑身上下的优点。后人有诗云: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吕布见了此马,大喜(名将爱马),感谢李肃道:“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古人常将好马比喻为龙驹,可见龙与马的亲缘关系是何等之近。传说马乃龙的五世孙,而中国人又是龙的传人,可窥见中国人爱马的情结所在。将马比为龙,以火形容红,用笔绝妙。)

  《三国志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英勇,无人可敌。加上赤兔马日行千里的速度,简直飞走如风。才引出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佳话。三人围住吕布,转灯般厮杀。(今日常听见走马灯,多用“三英战吕布”故事,这便是来历。在三英战吕布时,关云长不能不注意到赤兔马的存在。)

  《三国志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描写吕布与貂禅一段。布提戟径往,立于亭下曲栏之旁。良久,见貂禅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这真是“马上看壮士,月下瞧佳人”,吕布、赤兔、貂蝉真是当时世上三绝,一个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一个是举世无双的骏马,一个是四大美女之一。三者归一,令人羡慕。)

  《三国志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有一人姓侯,名成,为吕布的部下,有马一十五匹,被后槽人盗去,欲献与玄德。侯成得知,追杀后槽人,将马夺回。侯成由于饮酒庆贺,被吕布怪罪,重打一百板。侯成遂有盗赤兔马送给曹操的念头。侯成曰:“我因追马受责,而布所倚恃者,赤兔马也。汝二人果能献门擒布,吾当先盗马去见曹公。”当晚,侯成暗至马院(现在叫马房),盗了那匹赤兔马,献与曹操。对侯成而言,失马安知非福,得马安知非祸?因马被盗而想到盗吕布的赤兔马。后槽人偷马是十五匹,想献与玄德未成,侯成盗马却只一匹,献与曹操成功。侯成盗马,宋宪盗戟,导致吕布被擒。

传说中的赤兔马传说中的赤兔马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忽一日,曹操请关羽吃饭,临别时送关羽出府,见关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注:在此绝不是指现代我们所说的“公马”,而是“关公之马”“您的马”。在古代,牡马或雄马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公马”,而古代所说的“公马”则是指“公家的马”,正如现代所说的“公车”绝不是指“雄性的车”一样,而与“私车”相对应。)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如果吃得不好,负载过重,行程过远,的确消耗马的体力。)曹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说明关羽识马、认马,自古英雄爱骏马!)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总结整个一段所言,侯成盗马献给曹操后,赤兔马的消息已无,今忽然出现,精神状态依然,当时在马号里管理马的养马官竟然是司马懿。可见曹操对赤兔马倍加关爱,说明曹操不但爱文臣、爱武将,也爱宝马。同时也说明,关羽不爱金钱、不爱美女,而独爱骏马,更重兄弟之情。曹操送宝马给关羽是为了收拢其归顺之心,赤面人(关公)骑赤马,正如秋水长天,是今后征战的一个新起点!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良马择主,良主也择马。关公第一次试马是在战颜良之时,提青龙刀,骑赤兔马,飞刺大将颜良于马下。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公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但为保护二嫂车仗,必须缓辔相随,虽有千里马而不能用。千里马有时不能发挥作用,即不能“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这就是一例。

  曹操将赤兔马转赠给了关羽,使其得到了永久的艺术生命。从此赤兔马与青龙刀仿佛成为关羽的辨识标记,正如古诗所云:“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道徒远。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关公与孙乾方欲就寝,忽闻后院马嘶人叫。关公急忙呼唤从人,却都不应,乃与孙乾提剑往视之。只见郭常之子倒在地上叫唤,从人正与其他庄客厮打。(郭常之子因盗赤兔马而被该马踢倒,证明关公不可犯,关公之马亦不可犯。马能分辨人之善恶,真神马也!)关公问其原因,从人曰:“此人来盗赤兔马,被马踢倒。我等闻叫唤之声起来巡看,庄客们反来厮闹。”公怒曰:“鼠贼焉敢盗吾马!”恰待发作,郭常奔至,告曰:“不肖子为此歹事,罪合万死……”关公放了郭常之子。(表现了关公的大度。)

  关公拜别郭常,请二嫂上车,出了庄院,与孙乾并马护着车仗,取山路而行。不及三十里,只见山背后拥出百余人。为首两个骑马人,前面那人头裹黄巾,身穿战袍;后面乃郭常之子。黄巾者曰:“我乃天公将军张角部将也!来者快留下赤兔马,放你过去。”关公大笑曰:“无知狂徒!汝既从张角为盗,亦知刘、关、张兄弟三人名字否?”黄巾者曰:“我只闻赤面长须者名关云长,却未识其面。汝何人也?”公乃停刀立马,解开须囊,出长髯令视之。其人滚鞍下马,脑揪郭常之子,拜献于马前。公问其姓名,告曰:“某姓裴,名元绍。自张角死后,一向无主,啸聚山林,权于此处藏伏。今早这厮来报:‘有一客人,骑一匹千里马,在我家投宿。’特邀某来劫夺此马。不想却遇将军。”郭常之子拜伏乞命,看其父面,公再次饶恕之。

吕布与赤兔吕布与赤兔

  此段讲述郭常之子盗马被马所踢,盗马不成又找人劫马,劫马又不成,差点断送性命。围绕千里赤兔马,有恶有善,有义有情,故事起伏跌荡,扣人心弦。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人、刀、马,又是三绝,何人不惧?)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公父子遇害为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关公卒年58岁。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亦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即将此马赐给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马不为吕布死而为关公死,死得其所矣。马忠最后得马,马为关羽绝食而尽忠,想必不是因此而暗示“马忠”吧!马忠,一个含义是忠心,一个含义是“马终”。)

  据史料显示,赤兔马送与吕布那年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按马的生理发育规律估算,此马当时已经至少三四岁,在此之前还是马驹。按关羽卒年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从董卓手转至吕布到关羽死共30年,因此该马总共年龄应至少在33~34岁。

  围绕一匹赤兔马,先后有董卓、李肃、吕布、侯成、曹操、关羽、孙权、马忠等人物登场亮相。

  赤兔马生存自诸侯各国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经历了多个大的战役。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均有赤兔马到过的踪迹,曹操在先,刘备居中,孙权在后。

  围绕一匹赤兔马,有一次被劫不成,还有两次被偷,侯成偷马献给曹操;郭常之子(《三国演义》作者实在不想给如此不义之人一个名字)偷马反而被踢。

  围绕一匹赤兔马,有四赠。董卓赠给吕布,为了收买;侯成献给曹操,为了讨好;曹操赠与关羽,为了感化;孙权赐给马忠,为了奖赏。围绕一匹赤兔马,有两个名字——吕布和关羽,共载史册,流芳千古。

  (马与我)

文章关键词:赤兔三国吕布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