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4月1日,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因病逝世,享年58岁。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初期(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锦赛)的主力接应二传手;体育界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是初中语文课本里《苦练》的女主角;因为倔强好胜敢于顶撞“魔鬼教练”袁伟民,被称作拼命三郎;也曾用绷带固定左臂坚持征战全运会,赢得了“断臂将军”的美誉。
昨天上午,杭州女儿陈招娣的骨灰回到了故乡,安葬在浙江安贤园最美的小溪旁。家乡人为招娣竖起一尊半身铜像:27岁那年的她,留着80年代标志性的卷发,穿着印着“中国”的老女排10号球衣,左手紧抱排球,笑容灿烂。
老女排队友曹慧英、张洁云、周鹿敏,中央电视台老解说员宋世雄,国家体育总局的同事,解放军战友,都赶来送她最后一程。追忆陈招娣对故乡杭州的眷恋。
75岁宋世雄说了她当年的一句名言
“别人的青春花前月下,我们的青春都在训练场”
老球迷都记得80年代女排“五连冠”的辉煌,球场上陈招娣吊着一只手坚持比赛,而电视里总回荡着央视解说员宋世雄激昂的解说声。昨天中央电视台三代排球解说员:宋世雄、孙正平、洪钢都赶到杭州送别陈招娣。
75岁白发苍苍的宋世雄深情地回忆招娣:“招娣的事迹耳熟能详,她有一句话:‘别人的青春花前月下,我们的青春都在训练场’,是那个年代运动员的真实写照。”
陈招娣最要好的姐妹郎平[微博],昨天没能赶来。老女排队友曹慧英说,因为郎平现在是国家女排的主教练,正在带领新一届女排第一次集训,脱不开身:“招娣走后这一年,我们和郎平,还有袁伟民指导,都刻意不提陈招娣的事,因为怕伤心。姐妹们还是接受不了招娣这么早离开。希望郎平带好新女排,拿奥运冠军,圆招娣的心愿。”
陈招娣的女儿郭晨[微博]只有27岁,现在是八一女排的教练员。郭晨说,陈招娣生前非常关心家乡球队的表现:“去年妈妈和我一起看浙江队比赛。她就说,浙江队的姑娘们再练一两年,很有实力拿冠军。今年浙江女排真的逆转夺冠了,可惜,妈妈看不到……”
76岁启蒙老教练回忆第一次见陈招娣
“当时她精干巴瘦,穿妈妈的旧衣服,一双破布鞋”
陈招娣的母校杭十中,昨天清晨也举行了追思会,激励学生拼搏向上。杭十中现在也有一支女排学生军,每年参加杭州市比赛,都能打进决赛。“不过相比老女排,现在的孩子已经少了许多摸爬滚打的吃苦精神。”
为什么老女排这么能吃苦?陈招娣的启蒙教练郭佩金说:“因为当时穷,比如陈招娣家里,爸爸早走,四个孩子,饿一顿饱一顿。拼命训练进了省体工队,就能吃饱饭。”
76岁的郭佩金回忆:文革十年,除了毛主席带头横渡长江的游泳,其他体育项目全部停办。1969年底,市少体校恢复招生,郭佩金就从各学校搜罗来身高170厘米左右的初中女生挑选苗子:“那天晚上在市体育场里,省体工队的排球队长和教练也来盯好苗子。我给20个女生一个篮球,随便抢随便投篮,没有犯规。其他女孩都文气,只有陈招娣一个人追着球跑。当时她只有1米69,精干巴瘦,穿妈妈的旧衣服,一双破布鞋,现在我还记忆很深。真是揭不开锅。”
一年后,陈招娣就被选进省队,一方面因为进步快,另外也因为教练们心疼她:“她妈妈当水泥小工,一个月挣20块钱。陈招娣经常饿肚子训练。我们也看不过去了,赶紧送到省队,才能吃饱饭。”又过一年,陈招娣跳起可以摸到篮筐,被北京体育大学挑走。
1971年去北京前,倔强的杭州姑娘说了一句话:“我要成为家里的一棵大树!”之后整十年,陈招娣都没回过家一趟,直到1981年末,中国女排拿到世界冠军,陈招娣才衣锦还乡。
记者 陈健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