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冬奥会姹紫嫣红她一人看遍 杨阳经历别样人生

2014年02月11日06:00  南方都市报

  人物志

  毫无疑问,参加奥运会是每一名运动员的梦想;率队参加奥运会,亦是每一名教练员的梦想;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参与采访奥运会,当算是职业生涯的荣光了吧……而这一连串的职业梦想,杨阳用了20年时间就一一实现了。作为中国第一个同时拥有冬奥会运动员、教练员、记者三种身份注册卡的人,从1994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到这次采访索契冬奥会,杨阳一路走来,经历了三种别样的冬奥人生。

  “幸运”的运动员时期

  1983年,6岁的杨阳在吉林省吉林市开始了自己的冰上运动生涯,只不过那时她练的是花样滑冰的女子单人滑,3年后她被新组建的吉林省短道速滑队招入队开始改练短道速滑直到2005年退役。这期间,她作为运动员先后参加了1994年利勒哈默尔、1998年长野和2002年盐湖城三届冬奥会,总共获得过4银一铜,是中国获得奥运会银牌最多的运动员。

  说到自己作为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的感受,杨阳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幸运。

  “那么多的运动员不分昼夜地刻苦训练,而我却可以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还能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你说我是不是幸运的?”杨阳说。

  谈到没有夺得冬奥会金牌这一遗憾时,杨阳却淡然地表示,自己对4银一铜已经很满足,她知道自己不具备夺取冬奥会金牌的气质和担当。她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配合好队友去完成任务。

  “心累”的教练员经历

  2005年因为年龄和伤病退役后,男女队分开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希望杨阳出任女队助理教练,辅佐女队主教练伊敏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此时的中国短道速滑女队正处于新老接替阶段,杨扬[微博]还留在队中稳定军心,王濛等小将已经初出茅庐,这段时间里杨阳最大感受就是心累。毕竟比起当运动员时只需要自己比赛好、训练好不同,作为教练她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对于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杨阳至今记忆深刻。“服务者”是她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她说,自己当时所做的,主要是尽量把处于紧张焦躁情绪的队员们安抚好,特别是把自己当年的一些心理感受传授给她们。

  奥运会的比赛压力确实不同以往。王濛在500米比赛前就紧张得不行了,甚至不让杨阳和她说话。为了不让紧张情绪继续蔓延,杨阳主动同王濛聊起一些轻松的话题,放松下来的王濛最终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女子500米金牌,那也是都灵冬奥会上中国获得的唯一一枚冰上项目金牌。

  “不到两年的教练员生涯是我人生中一段很好的经历,”杨阳说,作为教练要知道每个队员的心理状态,要协助主教练制定全队的战术、对策等,相比运动员的身体累,教练员是心累。

  “精彩”的记者生涯

  “做记者,说实话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2007年,还在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杨阳接到了邀请。“其实那时候我也在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恰逢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我很想参与其中。加上对于体育的了解,我决定去这个崭新而又陌生的行业打拼一番。”杨阳说,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转眼七年过去,杨阳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她先是完成了终身大事,又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此次又前往索契采访冬奥会,三段人生都不乏精彩。

  说到冬奥赛事,自然会想到失去王濛的短道速滑队在索契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已经成为媒体人的杨阳有自己的看法。“据我所知,中国队的备战情况不错,主教练李琰也准备了秘密的战术,我相信他们的表现值得期待。虽然王濛意外受伤,但或许这是年轻队员一举实现突破,进而完成新老交替的契机。”

  回顾这七年的媒体生涯,无论是北京奥运、南非世界杯,还是索契冬奥会,杨阳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精彩”。杨阳说,相对于前两段相对简单的运动员和教练生涯,这七年时间工作让她成长了很多。“做运动员时,环境相对单一,不必考虑生存问题。而来到了社会上,你只不过是一个曾经的世界冠军而已。”杨阳说,刚工作时,她连办公软件都用不好,与人的沟通也缺乏方法,但七年过去,她庆幸自己选对了方向。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随后转型成为媒体从业者,从幸运到心累再到精彩,如今的杨阳满脸幸福洋溢。

  特约记者 马洪文 发自俄罗斯索契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央视暗拍东莞色情业: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 体育冬奥会-17岁韩天宇摘银 中国首枚奖牌
  • 娱乐央视春晚用语纠错:从未“想你365天”
  • 财经人民日报: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
  • 科技高通涉嫌垄断遭举报:国产替代加速
  • 博客中国人性交易调查:平均每次花140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马年职场囧规:同事间上班前要爱的抱抱
  • 育儿亲友执意喂食幼女核桃仁卡喉险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