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让乒乓球在发源地复苏 中国世界冠军居功至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10月21日08:57  乒乓世界杂志

  英国是乒乓球(微博)运动的发源地,但这项运动自从在东方兴盛之后,便渐渐在它的诞生地被冷落。上世纪80年代,尽管英国乒乓球队在欧洲仍可以勉强占据一席之地,却因为成绩不佳一度前景渺茫,乒乓球的社会影响力每况愈下。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自中国的前世界冠军陈新华给英国带来了惊喜。

  闲了两年,在英国出山

  1988年,陈新华以旅游探亲的身份来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他的到来立刻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在英国生活的前两年,陈新华并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一直过着与世无争、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直到当时的英国乒协秘书长主动来访,希望陈新华能够代表其个人的俱乐部参加一些比赛和培训活动,陈新华这才开始真正进入了英国职业乒乓球的领域。

  虽然之前在国际比赛中与英国运动员有过接触,但陈新华对于英国乒乓球的发展情况和在英国国民中的普及程度一无所知。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陈新华逐渐认识到了一种与中国乒乓球截然不同的制度。在英国,乒乓球群体虽然在人数上有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相对专业的系统训练条件,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英国人只希望给小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至于能不能打到世界冠军,他们并不看重。而且在培养模式上,英国不像中国那样从小培养,然后让孩子走少体校、省市队、国家队的培养路线。他们都是自己父母带着去找教练、参加培训活动和比赛,而且费用全部都是自己支付。”陈新华介绍道。

  在英国,职业乒乓球运行的是俱乐部制度,包括国家队的队员也都分布在各个俱乐部中。陈新华参加英国俱乐部联赛的消息一传出,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由于他的加盟,原本默默无闻的俱乐部迅速成为一支劲旅,从而引起了英国乒协的高度重视。随后,英国国家队向陈新华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够加盟以增强乒乓球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并且让英国乒乓球队的整体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此时的陈新华在英国已经有了家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完全可以“谋生”,再加上当时的英国媒体和业内人士全部赞同,于是1990年末,陈新华正式加入了英国国家乒乓队。

  1996年,陈新华短暂的奥运之旅

  加入英国国家队后,陈新华马上给了英国人一个巨大的惊喜。1990年首届世界杯团体赛是陈新华第一次代表英国出战国际大赛,作为队中的头号主力,他率队一路杀进半决赛。虽然最终负于瑞典队没能进入决赛,但这已经创下了英国乒乓球近年来的最好成绩。“世界四强”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英国乒协也借此让英国体育总会对乒乓球项目刮目相看。此后,英国体总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发展乒乓球运动,各种社会赞助也随之而来。

  在随后的欧洲乒乓球联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等国际比赛中,英国队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英国媒体也给了乒乓球更多的关注。一时间,乒乓球的地位在英国“水涨船高”,国民中普及度也越来越广泛。更为喜人的是,英国乒乓球在欧洲和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使得本土青少年对于这项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强,沉寂多年的英国乒乓球终于呈现出了复兴的状态。

  遗憾的是,这种势头并没有持续太久。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已经36岁的陈新华并没有打算参赛,而且由于当时他正在组织曼联足球队在中国的一个交流赛,已经停训了半年时间,并做好了退队的准备。但是,英国乒协仍然坚持让他出赛,因为排名世界前16号的选手可以自动入选奥运会,在其他队员很难通过资格赛的情况下,英国奥委会当然很珍惜这个“保送”名额。眼看奥运会就要开始了,陈新华却还没有进入奥运村。“当时英国媒体每天都在关注这件事,英国奥委会的压力也非常大,后来他们给我订了机票,我从苏州出发,坐火车、倒飞机,历时38个小时赶到了亚特兰大。状态没有调整好不说,分组又碰到了瓦尔德内尔,所以那次奥运会之旅也就草草结束了。”那是陈新华最后一次代表英国队出战世界大赛。而随着陈新华的退队,英国乒乓球的前进脚步也戛然而止。

  陈新华提出,“对中国不出场”

  在代表英国国家队征战的那几年,陈新华说最难忘的还是1995年到天津参加世乒赛。当时因为何智丽在前一年的广岛亚运会上为日本队获得了单打金牌,这届世乒赛中又被媒体大肆宣传,再加上代表英国队的陈新华、代表中华台北队的陈静以及代表加拿大队的耿丽娟等,“海外兵团”瞬间成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那时候我也是海外兵团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出国比较早,年龄又比较大,而且还代表英国队参加了很多比赛。”对于赛前的舆论压力,陈新华还是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巧合的是,中国队和英国队在团体赛中被分到了一个小组。英国队在比赛前一天开准备会时,陈新华就提出“比赛不上场”,他不想作为一名前国手和现在的中国队员在场上“兵戎相见”。而且,他明确提出中国队比英国队的实力强大太多,英国队几乎没有赢的可能。“我是中国人,虽然说体育不分国界,但是在场上碰到,而且正赶上中国队从低谷中打翻身仗的时候,我心里必然很矛盾,毕竟我对中国队很有感情。”

  让陈新华没有想到的是,比赛结束后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围在他身边,询问他为什么没有上场。陈新华很坦然地谈了中英两队的实力差距和面对中国队员的矛盾心理,但在第二天的一些报道中变成了“陈新华表态了,凡是对中国队的比赛就不上场”。这样有些“走样”的报道,对陈静、耿丽娟等其他在国外打球的前中国选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至在后面的比赛中,他们在碰到中国队时不是直接弃权,就是比赛时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这一次无心插柳让陈新华感到啼笑皆非,但是对于海外兵团的问题,他却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确实太强大了,其实把一些优秀选手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也好,这样能够推动一下全球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伦敦奥运会,再掀英国“乒乓热”

  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陈新华回到中国发展,英国队在成绩上再也没有新的突破,乒乓球在英国的影响力又开始逐渐减退。陈新华认为这其实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任何一种运动要发展,都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传承。如果前一代人青黄不接,那就会影响到后几代人的发展。而且在英国,训练本身没有系统性,队员也没有高水平的训练对手,更没有像中国队那样的世界冠军级教练,所以要在实力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是非常难实现的。

  直到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英国伦敦市长在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上的一句“乒乓球回家了”,才令世界乒乓球爱好者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英国。显然,乒乓球运动从英国起源,也有着足够的历史沉淀,这让英国人非常骄傲。

  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带动了英国人对这项运动的新一轮热情。在这次“返乡之旅”中,英国人给予了乒乓球罕有的礼遇,政府和体育总会在政策和资金上也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但是陈新华认为,英国的乒乓球运动仍然任重道远,“毕竟英国目前仅属于世界二、三流的水平,成绩不可能光靠热情投入就能马上有所突破,但奥运会对于这项运动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乒乓世界》电子版:http://chinattw.cn

分享到: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可米小子成员申东靖病逝 年仅29岁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传iPad Mini美国市场入门价329美元
  • 博客在美国开车注意的事 超详细韩国泡菜做法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清华姐妹花:向往国防与科研 否认学霸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
  • 健康古井贡等多品牌酒被曝勾兑 四发胖危险期
  • 女性秋冬12款个性新香 混凝土制作的时尚系列
  • 尚品卧看雪山的桃源酒店 巴厘岛上情人崖
  • 星座测试你熟女吗 漫画:12星座御姐控
  • 收藏流散日本的珍稀文物 2012秋季拍卖展望
  • 相关专题:201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专题 

    更多关于 乒乓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