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羽奥运5金来之不易 林李再铸传奇女双重压下问鼎

  文、程勇民

  2012年英伦奥运大战,羽毛球(微博)赛场无疑是一个众目聚焦之地。除了新闻媒体的格外关注,球馆内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争夺场面,也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凭心而论,本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之精彩、搏杀之惨烈,远远超过了世锦赛以及一般性的公开赛。比赛期间,运动员因急性损伤中途退赛的就有3人(波兰男双运动员、日本女单选手佐藤冴香、中国女单选手汪鑫),而一些小伤小病更是不计其数。这一方面说明了比赛的激烈,另一方面表明:世界羽毛球整体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像林丹所言:“其实我在第一轮就感到了很大压力。对手来自爱尔兰,听上去好像很弱,实际上他天天跟丹麦运动员一起训练,竞技实力一点不弱。只是他们参加国际大赛不多,比赛经验少一些而已。”

  对此,笔者有强烈同感,中国队此次包揽五5金,应该说非常幸运,因为每一个对手都很强,每一次搏杀都很惊险,每一块金牌都来之不易,冠军和亚军之间更是仅有毫厘之差。我总这样想:如果同样的对手再重赛一次,包揽5金的概率真的很低,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队“包揽金牌”而担心羽毛球项目被逐出奥运会。相反,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观赏性和收视率节节上升,羽毛球项目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位置会越来越稳固。

  第一亮点:林李之争再成经典

  本届奥运会羽球之争的最大亮点,毫无疑问是林丹与李宗伟继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次巅峰对决。4年之隔,蕴藏着太多的未知和悬念,统统汇聚到2012年8月5日这一天揭开谜底,那种紧张、渴望的心情不言而喻。林丹和李宗伟这两位羽坛天才、技艺大师,确实也没有辜负万千观众的期待,实实在在地演绎了一场吸引眼球的世纪大战,令整个温布利体育馆沸腾。

  这场龙虎斗,与4年前有所不同。随着两人年龄的增大和战术思想、经验的不断丰富,比赛过程与其说拼速度、力量,不如说是较量“内功”。双方一开始都没有急于进攻,而是耐心地控制与反控制、限制与反限制,底线对抗、网前对抢,多拍相持层出不穷。每一拍球的处理看上去毫不经意,却都倾注了双方极大的精力和极佳的控制艺术,因此谁都难以占得先机,赢得突击机会。其实,与其他任何选手对抗时,无论林丹还是李宗伟,都相对容易控制对手,创造主动、实施突击。这就是每一拍球的处理艺术,也就是羽毛球专项所谓的“内功”。

  这种内功的比拼,精力和手感特别重要,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在第一局争夺中,林丹的感觉似乎稍显下风,失误相对较多。赛后,行家们一致认为:李宗伟在这场比赛之前的战术准备相当充分,针对性很强,精力高度集中,每一个球的处理都非常细致而严谨,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所以整体能量消耗非常大。

  第二局开始,因为一局领先和过大的消耗,李宗伟在心态上明显流露出“暂缓”和“调整”的意思,因此每拍球处理的严谨程度和出球质量打了点折扣,失误增加,为林丹提供了更多的突击机会。而林丹特别擅长把握这种机会,一旦感觉有机可趁,就紧盯不放,连续施压,并一举将对手击垮,绝不留半点喘息机会。李宗伟眼看比分距离拉大,渐渐放弃抵抗,第二局以悬殊比分(10:21)结束。

  第三局开局,双方仍然以拼内功为主,比分非常胶着,最大差距不超过2分,上半局林丹以11比9领先交换场地。之后,林丹因为几次主动突击失误,使比分僵持到了13比13。此时,李宗伟开始发力,明显加速,突击扣杀的比例增加,比分一度以18比16领先,形势开始对他有利。恰恰到了这最后的关键分阶段,李宗伟的固有软肋——“保守心理”又开始发作,表现在:该攻的时候不攻;后场底线放球;网前处理过于小心。林丹则正好相反,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搏命”,尽管冒着失误的风险,但仍抓住一切机会进攻。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勇者,林丹在逆境中以大无畏的精神,漂亮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创造了羽毛球奥运史上男单蝉联冠军的奇迹。

  除去成败,这场男单对决确实是少有的经典之作。双方在斗智、斗勇、斗技艺方面表现出来的卓越性,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前无古人”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第二亮点:风云成功登顶

  如果论本届奥运会的第二个激动人心的看点,混双和男双各有其妙,不过笔者把票投给男双。毕竟男双一直是中国队所谓的“软肋”,几代人奋斗了几十年才圆梦,终有其奥妙之处。

  尽管男双决赛从过程和比分上看,好像不够刺激,但是整个过程极其坎坷,男双夺冠真的非常不容易。首先,当前世界男双的平均实力非常接近,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谁拿冠军都很正常。就拿蔡赟(微博)/傅海峰的小组赛来看,与世界排名第19的德国组合第一局打成20比20,结果以2分险胜;与世界排名第9的中华台北选手李胜木/方介民的第一局也打成21比19,说明奥运冠军的优势并不大。其次,丹麦和印尼男双具有传统优势,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打法风格;而韩国队另辟蹊径,把双打作为突破口,选拔人才双打优先,训练基本功突出双打技术,所以在双打技战术方面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双打人才源源不断。相形之下,中国队的训练体系,一直以来以单打为轴心,因而双打的体系特色不够突出。在这一背景下,要在传统劲旅丹麦、印尼、韩国队中寻求突破是比较困难的。为此,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男双卧薪尝胆,开始了新周期寻求突破的探索之路。

  比较世界优秀男双,中国男双并不缺乏攻击力,缺的是创造进攻的意识和技术。而在双打当中,创造进攻的技术与单打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用单打的理念指导双打,往往会从发接发开始就被动挨打,自身的攻击特长无法发挥。所以,中国男双的突破首先是从发接发入手,通过对大量优秀男双选手的发接发技术分析,分离出有效的创造进攻的发接发技战术,然后结合中国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选择确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在训练当中加以强化和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创新措施逐渐显出成效,中国男双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不仅蔡赟/傅海峰的排名较长时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年轻运动员也屡次在各级公开赛中夺冠。

  奥运会无疑是最能体现水平和实力的顶级大赛。毫无疑问,本届奥运会男双的夺标热门是:中国的蔡赟/傅海峰、韩国的李龙大/郑在成和丹麦的鲍伊/摩根森,他们也是当今男双世界排名前3位的选手。结果与赛前预期完全一致,3对选手全部进入了半决赛,而李龙大/郑在成和鲍伊/摩根森首先在半决赛相遇,导演了一场世界顶尖男双的经典对决。

  丹麦与韩国男双的风格迥异,正好是一矛一盾:韩国队发接发较软,但是攻防实力突出;丹麦队发接发好,攻防实力相对弱。平时比赛,各有胜负,实力在伯仲之间,奥运对决完全取决于临场发挥和战术针对性。

  第一局,韩国队战术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不过多纠缠于发接发,前几拍主要通过抢放、挡拦创造进攻,如果没有机会就大胆挑底线,实施防守反击,然后连续重杀得分。由于体力充沛,这一战术指导思想非常奏效,比赛开始,李龙大/郑在成一路领先,优势一度达到11比6,最后以21比17拿下第一局。

  第二局,鲍伊/摩根森的战术发生了变化,一是加强了网前逼抢,接发推压更加凶狠;二是减少重杀,后场进攻点吊结合,尽量减少被对手防反的机会。此外,韩国队第一局连续重杀较多,体能消耗不少,尤其是郑在成的攻击力明显减弱,这可能也与他的肩伤未痊愈有关(今年5月,郑在成缺席汤姆斯杯决赛,主因就是肩伤)。所以,第二局开始,双方比分胶着,后半段丹麦队逐渐占据优势,到18比19的关键分时,郑在成的体能下降更为明显,在头顶区的重杀居然被摩根森正手抽大对角反击,并导致失分。这是败局的关键点。

  再战第三局,丹麦组合明显占据上风,在五分之四的时间内保持领先,优势最大时达17比13。韩国组合的打法比较倚重进攻和体能,一旦在此受损,则明显丧失主动权。这种情况下,丹麦队的发接发优势则更能体现制胜作用,以较少的体能消耗获取较多的战术效果。所以,比赛后半程,丹麦队明显占据主动,如果把握得当,完全可能以5分以上的优势结束战斗。然而,求胜心切的丹麦组合还是犯了不少“主动错误”,再加上韩国人天生的韧劲,结果又使比分出现了扣人心弦的19比19。最后,丹麦队凭借发接发优势,创造机会果断进攻,以22比20险胜。

  至于最后的男双决赛,为何有惊无险?原因在于:一是中国队一直致力于发接发的改善,蔡赟/傅海峰的发球、接发球质量较好,而且非常稳定;在战术准备上,吸取韩国队教训,一是不回避发接发,而是针锋相对地与对手斗发接发。二是为避免体能亏损,在进攻上减少连续重杀,采用点、吊、杀结合。实践证明,这一战术指导思想是成功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双方大部分时间都在“发接发”上较劲,风云组合不仅不吃亏,还稍占上风。再加上他们本身固有的攻防优势,比赛结果自然是一边倒了。

  第三亮点:两对混双会师决赛

  在前三届奥运会上,中国队拿过两次混双冠军。有趣的是:前两届觉得不太可能拿,结果却拿了;而北京奥运会凭借郑波/高崚、何汉斌/于洋的强强组合,觉得应该拿,却与金牌失之交臂。奥运会就是这样,一方面“黑马”多,一方面“克拉克”现象也多。在巨大的比赛压力下,“克拉克”犯错误稍微多一些,“黑马”就有机可乘。所以,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混双面临两个实际问题:如何重组,培养出两对实力突出的混双选手;如何保证正常发挥,防止“黑马”偷袭。

  2009年开始,中国队的混双进行了全面重组,张楠/赵芸蕾、徐晨/马晋脱颖而出,逐渐占据了世界排名前2位。为何在中国的训练体系下,混双比较容易出成绩?混双打法与男双有所不同,主要依赖男攻女封,即男队员的后场攻击力和女队员的封网能力。攻击力是中国男双的天生优点,而国外女队员的全面能力比中国队员都要差一截。所以男女组合,中国队比较容易显示优势。

  然而,在整个奥运备战过程中,尽管混双排名领先,却也不少次马失前蹄,而且主要负于欧洲选手,如英国的艾德考克/班吉尔、丹麦的尼尔森/彼德森和托马斯/卡米拉。这些选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接发球凶狠,男队员活动区域大,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女队员的缺陷。中国队比较忌讳欧洲选手的接发球,一旦发接发环节处于落后,那么中国队擅长的男攻女封打法就失去了基础。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混双第一轮,郑波/高崚被英国选手淘汰,致命问题就是“输了发接发,就输了全部”。所以,为了防止这些“黑马”在伦敦奥运会上捣乱,中国混双除了加强男攻女封的全面实力以外,更多注重发接发轻技术的改进,细抠发球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发球质量,逐渐塑造出一对以“发接发见长、前半场连贯”为特色的混双选手张楠/赵芸蕾。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公的特意安排,奥运会分组,发接发特点突出的欧洲选手几乎全部分到了张楠/赵芸蕾这条线上,而亚洲攻守实力派则都集中在徐晨/马晋这条线上。这在打法上最大限度地吻合了中国队两对选手的各自特点。

  当然,混双的包揽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徐晨/马晋在八分之一决赛的唯一一场与欧洲选手(波兰组合)的对决中,第3局居然打到20比21落后,如果不是对手连续3个无谓失误,徐晨/马晋能否晋级还真不好说。半决赛,两对中国混双也遇到了极大困难,都是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如果单纯从技战术角度讲,两场半决赛,中国队都占优,但为什么得势不得分,甚至还输一局?主要原因是无谓失误过多,这不仅仅源于大赛紧张,更多是训练习惯的影响。这一问题不仅在混双中存在,5个单项其实都具有普遍性,这是目前影响中国队发挥稳定性的最突出因素。

  第四亮点:中国女单优势尽显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单以清一色的新手参赛,赛前不免引来较多的猜测和担心。论实力,中国女单包揽世界排名的前4位,以其中任何3位出战,夺金不应该有什么疑问。然而,无论是王仪涵、汪鑫还是李雪芮,在奥运积分赛过程中,都有比较大的起伏,于是烙上了“不踏实”的印迹。其中一个核心因素仍然是“无谓失误”。对此,在赛前比较长的一段训练时间里,女单在此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且在赛前战术准备上也做足了功夫,因而在整个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失误送分现象并不突出,绝大部分比赛都显示出“高人一等”的实力,真正体现了中国女单的绝对优势。

  当然,唯有八分之一决赛汪鑫对阵泰国选手拉差诺的比赛有些例外。这是一场对中国队构成最大威胁的女单比赛:泰国小将有超水平的表现,无论是网前抢点、底线对抗、拉吊线路还是突击进攻等,她都全面占优,极大地限制了汪鑫的进攻打法。拉差诺以21比17拿下第一局后,第二局居然以16比9的巨大优势领先。在大家觉得基本没有悬念之际,形势又急转直下。此时,汪鑫突然发现对手不善于接发网前小球,于是果断采取发小球战术,对手接发球连连出错,汪鑫竟然一口气连追6分。而当比分僵持到18比18时,对手明显冒进,犯了急于求成的常规错误,连续3个失误送分,汪鑫反败为胜。第3局的形势正如大家所料:拉差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结果败得一塌糊涂。应该说,这一现象在运动场上司空见惯,因为运动员是人而非神,在成长过程中付出学费也是正常的。不过,拉差诺的打法威胁很大,潜力很大,日后必定成为中国女单的巨大障碍。

  第五亮点:女双重压之下问鼎

  女双本应是一个最没有悬念、没有太多看点的单项,因为中国女双太过强大,以至于给人有“未赛先赢”的感觉。然而,老天就是要跟女双开玩笑,因为小组赛输了一场不该输的球,使中国女双的双保险荡然无存,夺金概率显著下降。

  给中国队出难题的正是丹麦女双卡米拉/彼德森。她俩不仅在混双项目上屡屡制造恐怖气氛,在女双项目上也搅局成功。这对女双特点鲜明,前半场技术出色;弱点也突出,后场控球相对逊色。因此在比赛中,她们经常是遇强不弱、遇弱不强。她们的世界排名是第6,却在奥运会小组赛中输给了排名第10的日本组合前田美顺/末纲聪子,与排名第21位的中国香港选手潘乐恩/谢影雪也打满3局才以3分的微弱优势险胜。与她们同组的中国组合田卿/赵芸蕾,却把日本组合和中国香港组合打得落花流水。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反差和稳获小组出线权的优越感,再加上今年全英公开赛刚刚完胜过对手,所以田/赵的潜意识当中,不免有较多的乐观情绪。

  从田卿/赵芸蕾对阵卡米拉/彼德森的整个比赛过程看,存在3个问题:一是发接发预案不够细,前半场处理相对消极,送给对手较多进攻机会;二是无谓失误较多;三是进攻的目的性不强,较多杀球被反击,进攻效率低。所以,比赛伊始,田卿/赵芸蕾一直处于被动,第一局落后最多时,比分为12比17,她们在18分之前没有领先。后经努力将比分追成20比19,首先获得赛点,最后还是因为无谓失误而失利。第二局不仅在发接发环节连续出错,而且进攻上仍然体现不出应有的效率,得分手段捉襟见肘,结果以9分的巨大差距告负。

  说这场球不该输,是因为田卿/赵芸蕾自身没打好,而不是对手特别强。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可以控制而没有控制好的。尽管这场失利给中国队增添了很多麻烦,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接下来的比赛,田/赵显然吸取了教训。决赛对手是日本的藤井瑞希/垣岩令佳,世界排名第4,实力在卡米拉/彼德森之上。正是这对日本选手在半决赛中淘汰了丹麦女双,所以更不好对付。然而,经历了九死一生,反而更豁得出去。田卿/赵芸蕾不仅在心理上做好了断腿断胳膊的艰难准备,在战术方面,也有更精细的预案。所以,决赛时,她们拼得很凶,却很沉着,尽管也有比分胶着之时,却始终掌控着场上主动,结果笑到最后,圆满完成夺金任务。

  撰写到此,终于可以长长地舒口气。因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勾起笔者对比赛现场紧张到窒息的气氛的回忆,仿佛又一次身临其境。最后,衷心祝愿国羽健儿再接再厉,再创新传奇,再添新辉煌。

分享到:
  • 新闻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
  • 体育上海大师赛-小德救5赛点逆转穆雷首夺冠
  • 娱乐周杰伦与狗仔再起冲突 开记者会回应
  • 财经9月CPI增幅降至1.9% PPI创35个月新低
  • 科技我国连续3年居全球通信技术指数排名中下
  • 博客杭州礼花筒是怎样变成迫击炮的
  • 读书挖掘内幕: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在做什么
  • 教育时评:90∶1争当公务员的中国令人叹息
  • 育儿广州最袖珍小学 南山奶粉被注销生产许可
  • 健康血脂超标血液会变白吗 乳腺癌征兆
  • 女性客串走秀大腕明星 8款招桃花浪漫编发
  • 尚品最适合搭配风衣的腕表 大闸蟹应该配啥酒
  • 星座测试哪种男人旺你 12星座藏私房钱
  • 收藏老唱片价增超20% 鼻烟壶最高拍782万
  • 相关专题:2012赛季羽联超级系列赛专题   《羽毛球》杂志专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