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专电 特派记者王巍(微博)
2012年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刚刚结束,下月世界斯诺克(微博)国际锦标赛又将在成 都拉开帷幕,再加上中国公开赛、海口公开赛等,越来越多的重量级斯诺克赛事落户中 国,这也引得不少媒体发出“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斯诺克是新国球”等声音。
斯诺克重心向中国倾斜的情形,也带动了一批年轻的斯诺克少年投身其中。本届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有8名中国小球手参赛,大多是15岁左右,当他们充满稚气的面孔、略显嫩态的身形出现在宽大的斯诺克球案边,和那些成人选手对战时,总让人有种“这是一场教学赛”的误解。
学球热
小选手竞争更激烈
在丁俊晖(微博)和梁文博(微博)成为中国斯诺克代名词的时候,国内不少孩子,也追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入了职业斯诺克的殿堂。
早早投入到斯诺克运动中,却没有取得职业赛资格的四川选手陈飞龙,非常羡慕现在的小球手。凭借外卡赛闯入上海大师赛正赛后,他称“打出成绩太晚了”,而那些非常小的球员还有“出名趁早”的机遇。
“现在学斯诺克的小孩很幸运,环境和条件以及国内对斯诺克的重视,都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比赛在国内举办,他们不用出国就能参加高级别赛事,机遇非常好。”陈飞龙说道。
对于现在的小球手来说,斯诺克在中国的热度逐年提升,不仅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中会加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作为国内新生代球手的佼佼者,18岁的鲁宁(微博)3次参加外卡赛,其中连续打进海口公开赛和中国公开赛正赛,并战胜过“稳定先生”肖恩·墨菲。但在今年7月份无锡的世界斯诺克青年锦标赛上,遗憾输给了印度球手瑞德里,失去了参加职业赛的资格。
在本届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外卡赛上,鲁宁首场比赛输给了杰米·琼斯。在另外一张球台上,年仅14岁的吕昊天神奇逆转了现世界排名28位的傅家俊(微博),吕昊天在今年7月份的世青赛上取得职业资格,这让鲁宁感觉到了巨大压力。“现在国内练斯诺克的孩子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刚开始练球的时候,国内的小孩子加起来也不到20个,现在估计光上海就超过200人了,新球员涌现确实比较快,竞争也非常激烈。像我这么年轻,就感觉到了压力。”鲁宁说。
明星梦
丁俊晖模式有风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国内大多数斯诺克少年的家长眼中,丁俊晖的成功路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可行最实际的复制模板,那就是放弃学业,拜师学艺,寻找机会,一步步走入职业赛场,。
模仿丁俊晖的人生轨迹,“闯广东”成为不少孩子的台球路起点,深圳、东莞等城市是斯诺克运动开展最为活跃、最为成熟的地区,也成为不少斯诺克家庭奔赴的“滩头”。比如,14岁的内蒙古男孩朱英辉,比如,来自河南的王雨辰,比如,来自成都的周跃龙……
丁俊晖的昔日恩师伍文忠(微博),自然也成为台球少年追捧的对象。“我选了不少10岁到15岁的小孩,他们的资质非常好,条件绝对不比丁俊晖差,但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丁俊晖不好说。”伍文忠说。可是,在家长的眼里,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丁俊晖。
周跃龙和其他八个小球手就 跟随伍文忠训练。他谈到来广东的原因时说:“四川虽然玩斯诺克的人非常多,但是基础和积淀还是比广东差一些。”
而和丁俊晖发展轨迹相似的梁文博则坦言,“丁俊晖模式”潜在着风险:“我想,家长还是要想清楚,毕竟冠军只有一个,几百个球员当中只有 两三个是最优秀的。”
押宝式的投入到斯诺克运动中,除了意味着家庭需要巨大的先期投入,比赛器具、食宿费用、参赛费用都是不小的支出。而且,学习斯诺克的孩子大都未成年,那些跟着走南闯北的家长也失去了收入来源,整个家庭也就被那根脆弱的球杆所捆绑。
文化课
大部分小学没读完
前不久,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说李娜(微博)状态起伏不定,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但不能否认的是,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怀着明星梦的家长眼里,孩子的教育是他们不想放弃而又不得不放弃的——— 经常参加比赛,每天都得练球,哪还有时间坐在校园里读书呢?“现在的孩子走的都是小晖的道路,基本都是没有读过书的。”一位斯诺克球手说。但如果没有文化水平,这不仅意味着可能很难融入斯诺克文化,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假如走职业道路宣告失败,人生转型将异常困难。
世界台联主席弗格森称:“在英国,孩子们至少要读书到16岁,如果有斯诺克方面的特长,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虽然,弗格森没有对中国斯诺克人才培养的“丁俊晖模式”进行批评,但他特意强调“上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9岁时,周跃龙喜欢在爸爸开的球房里凑热闹,他打球的准度常常让来这里的客人惊讶。后来经过父亲的训练,小跃龙打一些小的业余比赛也能取得好成绩,在周围人的鼓励下,周跃龙的爸爸下定决心,让孩子专门练起了台球,那时候周跃龙刚读三年级。
周跃龙说,他准备学习英语,以便去英国打职业赛时更方便一些。”而谈到曾经的小学生活,他说:“现在回成都的话,会找上学时的小伙伴一起玩。”
未来路
靠比赛挣钱不容易
绝大多数职业斯诺克球手,并不是依靠比赛奖金生存,他们中的顶尖高手会获得商业赞助,但更多的人没有稳定的广告收入,需要自己开发收入支柱。
陈飞龙就自己开了一家球房,这也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可以带来20万左右的收入。但他坦言,球房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台球俱乐部属于那种投入大赚钱慢的项目,利润并没有那么可观,经营者反而要在服务和拉拢常客方面花费苦心。”
在国内,除去丁俊晖和梁文博,大多数球员都没有稳定的赞助商,这种情形也许令人失望;奥沙利文等明星球员,也埋怨台联“赛事设置让球员入不敷出”。的确,奖金最多的世锦赛,冠军只有25万英镑,还不如网球四大满贯的零头。为了积分必须要打的12站的PTC赛则因为赛程过密、奖金很低备受埋怨,靠打比赛挣钱还真不是容易事。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会让孩子学习斯诺克吗?不过,在国内小选手眼里,斯诺克是必须坚持的工作。周跃龙说:“收入我不会去关心,那是父母和教练考虑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把球打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