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南阳9月21日体育专电(记者李鹏)将于22日闭幕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比赛接近尾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员也已陆续踏上归程。自开幕以来,融趣味、农味和竞技于一体的农运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赶了趟庙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体育的不断发展,农民进城参加各种比赛的机会日渐增多,但体育进村仍面临一些困难。临近闭幕之际,诸多农运会代表纷纷建言推进我国农民体育发展。
发展重点在乡镇 改革出路在创新
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福来说,自1986年以来,我国农民体育稳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民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形成,农民体育活动开展日渐频繁。
来自中国农民体协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70%的地市、60%的县(区)建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在全国3万多个乡镇中,已建立农民体协组织的有2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70%,组织机构网络已逐步形成。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9个省(区、市)定期举办省级农运会,有三分之二的乡镇定期举办乡镇农民运动会;随着“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截至2010年,全国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30%以上。
王福来认为,农民体育发展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改革,改革主要涉及人群和项目两个方面,一是老龄化、空穴化的农村体育如何开展和农民工的健身体育谁来管;二是体育项目如何设置得更贴近农村实际。
“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王福来说。据悉,以上海经验为基础,邀请农民工参与当地农民运动会的办法,或将解决“农民工的健身体育谁来管”的问题;而除了传统项目外,台球等一批现代体育项目的引进也将成为未来农民体育的一大特色。
王福来还认为,未来我国农民体育开展的重点应该在乡镇。他说,尽管乡镇属于城镇范畴,但与农村更为相似,农民体育需要组织和引导,而乡镇比村更有优势。
“三位一体”整合平台 多派健身指导员
福建省在本届农运会上收获颇丰,其农运代表团秘书长柳建说,这得益于福建的农民体育普及走在全国前列。据介绍,3700万人口、1085万农民的福建省实现了农民体育协会的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同时,全省80%的乡镇和60%的农村都建立了农民体育组织,常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农民占比达40%,居全国前列。
据悉,依托农民健身工程,到今年年底,福建1万5千多个村将全部实现健身场所全覆盖。柳建说:“体育进村的硬件上去了,配套软件不健全就成了最大困难。”按照柳建的考虑,农民体育推广也应该走“特色村”之路。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以村为单位派出健身指导员,加强组织,带动农民体育正规化、常态化的开展,这也是体育特色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柳建说。
此外,柳建还认为,农民体育的开展,还应整合平台,加强协作,做到“三位一体”。据介绍,针对一些地方农民体育组织空缺、一些地方农民体育的多头管理的现状,福建省一些地方开始整合农民体协、老年体协和农村文化站等平台,“三位一体”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民体育的开展。
“钱”源不足“不平衡”突出 更需社会关注
农民体育投入的资金不足,这是许多农运会代表的共识。本届农运会开幕式上,中部某省代表团打着企业广告入场的插曲就是这一共识的例证。据知情人介绍,在商量赞助之初,这一广告换来的赞助费只有区区数万元,后经企业实地考察后,才将赞助费大幅提高。
一些代表团的代表反映,农民体育发展是全民健身的一部分,各地都有规划,但最后落实不了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来源没有保障,“钱”源不足问题突出。一是财政投入有限,以农运会为例,尽管近年来农运会的中央财政补贴从1000万元增加到了2000万元,但以不能增加农民负担为前提的农运会举办地大都是二线城市,“困难还是不小”;二是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吸引的商业开发、公益资金数额较少。
而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就是“钱”源不足的后果之一。记者了解的一个例子是,国家倾斜西部某乡镇的农民体育发展,奖励了一套篮球设施,当地却一直没有拆封安装,原因竟是“坏了修不起”。除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同一地区内部的农村体育发展也不尽平衡。在东部一些省内,村子自建体育馆的不在少数,而想整出一块平地作为健身场地的山村也普遍存在。
山西农民体协秘书长杨光辉说,把支持农民体育发展的财政资金列入政府预算是保障农民体育资金来源的一个有效方法。据介绍,3300万人口、2300万农民的山西省近年来一直沿用该做法,连续举办了17届农民象棋赛、9届农民秧歌大赛、4届全省农民篮球赛,不仅实现了农村体育设施村级全覆盖,人均健身场馆面积达1.4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柳建则建议,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农民体育发展则应更多的倾向于特色项目推广,如扳手腕等。而王福来也透露,随着私人投资、企业化运作的民间棋院等新模式的兴起,农民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也将是未来的倡导方向之一,但加大对农民体育的社会关注度是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