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李永波开口了。这位中国羽毛球(微博)队总教练选择日前在央视一套《看见》节目兑现承诺,解读伦敦奥运中国羽毛球女双消极比赛事件。不过,李总教练的发言却再次引起争议——他搬出了博尔特、足球以及篮球的“消极比赛”事例,认为这些都该受到处罚。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说法] 国际羽联太草率,别人也有假打
伦敦奥运羽球女双消极比赛遭到重磅处罚之后,李永波在舆论强大的压力下曾公开表示道歉。然而,此番面对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李总教练的态度不再平静,他直接质问国际羽联:“太草率了吧,凭什么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我不明白!10年来世界羽联从来没有处罚过任何消极比赛的人,甚至没有任何轻微的处罚。”
李永波当然不忘举例,他说,当年印尼、马来西亚等球队因为不想遭遇中国队,便用单打球员打双打、双打球员打单打,企图输掉比赛,却没有受到处罚。面对记者“中国运动员故意发球不过网”的疑问,李永波显然有点着急,“都想输,你发过去她们也不会接!”最终,他将“消极比赛”归罪于赛制的漏洞,“这个比赛打成这样肯定不好看,我也知道不好看,但你以前从来没有标准,你制定的规则有问题,人家只是钻你规则的空子。”
[举例] 博尔特冲线前减速,也是消极比赛
李永波同时表示,其他项目中也存在大量的“公然嘲弄裁判和观众智商”的做法,但却被外界所接受,这些做法和羽毛球女双消极比赛是一样的,“那其他不是(消极比赛)吗?博尔特跑到最后20米的时候,他不使劲跑了是不是消极比赛?足球比赛已经出线了我主力不上场,我全派非主力是不是消极比赛?NBA(微博)的比赛,还剩下最后10分钟,领先30分,垃圾时间全是替补上场,是不是消极比赛?都可以处罚的!”
那么,这一段底气十足的连续反问又真的在理吗?9月17日,本报联系采访了多位资深体育媒体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解读1·如何定义消极?
博尔特倒着跑,那才算消极比赛
在李永波的理论中,博尔特最后阶段放慢速度以及NBA垃圾时间派上替补,和于洋/王晓理故意发球不过网或发球出界是一个性质。对此,资深体育媒体人颜晓华(微博)表示:“如果博尔特跑到最后突然反过来往起点跑,或者NBA比赛中有人往自家篮筐投篮求败,李永波的类比才能成立。”
颜晓华认为,体育竞技的核心原则是争胜,如果出现“争败”便突破了体育的底线。“博尔特放慢速度、NBA在垃圾时间上替补,都是在该场比赛领先一方已确保胜利的前提下,适当‘收敛’。你在大比分领先时‘收’一下,是允许的,也是被大家接受的,这和‘争败’是完全两个概念。”
“有时候,上替补也是对对手的一种尊重。比如著名的NBA奥本山宫殿斗殴事件,就是因为领先一方在最后时刻还没换下主力,导致双方发生冲突。其实,NBA已经形成了这种传统,如果你最后几分钟大比分领先,就应该换替补上,而不应该追求更大的分差,否则对手可能认为你要羞辱他。”颜晓华拿出了事例,“又比如中国乒乓球(微博)队和非洲某国选手比赛时,也许可以给对方吃零蛋,但为了对手的颜面,中国选手也会适当输几个。”
在颜晓华看来,体育比赛的第一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地争胜,然后还要拒绝不择手段操控比赛,“中国羽毛球女双消极比赛,实际原因还是球队对金牌的恶性追求,企图破坏游戏规则,操控比赛,这违背了体育精神。本来奥运之后,责任人应该有恰当的说法。但你没有交代,反而在为自己开脱,说什么夺取金牌是最好的回答,这不符合逻辑。错就错了,跟你夺金牌有什么关系?拿了金牌并不是说你就全对了。”
解读2·如何利用规则?
利用规则和消极比赛,有重叠更有分界
李永波认为在足球比赛中,很多球队在提前出线后用替补踢无关紧要的比赛,这也是消极比赛。国际足球专家骆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当然不能算消极比赛。比如踢世界杯、欧冠,你小组赛提前出线了,为了保证主力球员的体力、避免伤病,在最后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派上替补,绝对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对赛制的合理利用,大家都能接受和理解。”
骆明认为,人们对规则允许下的某些不尽全力比赛的行为进行批判,属于道德批判的范畴,“道德是宽泛的,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有的人则认为不行。道德虽然没有固定标准,但有底线。比如刚才说的在无关紧要的比赛中上替补,有‘道德洁癖’的人可能也认为是不符合体育精神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接受这种现象。”
“足球比赛中,合理利用规则和消极比赛有时会有重叠和交叉,但并非没有界线。不是说所有利用规则的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你合理利用规则可以,但不能触犯体育道德的底线。比如足球比赛,你上替补阵容可以,但你不能让球员往自家球门踢球,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它会让比赛失去意义。”骆明强调。其实,早在伦敦奥运期间,蔡振华在评价中国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时就曾指出:“规则可以利用,但不是这样利用。”而正如资深体育媒体人张路平所说:“体育比赛的底线,就是不能把争胜变成争败。”本报记者柳宝来 长沙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