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伦敦奥运会结束一个月后,9月16日晚,中国羽毛球(微博)队总教练李永波现身央视《看见》栏目,首次回应“消极比赛事件”。从伦敦回国后,李永波曾多次以“不要再纠缠过去”为由拒绝关于此事的采访,但李永波表示,再去回顾那些不愉快,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伤害运动员。李永波强调,“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的标准”,他以不服输的性格,带着运动员“不顾一切”地为赢拼尽全力。不过,李永波也希望,没有奥运会就好了,让人们单纯享受羽毛球每一拍的乐趣。
“比赛打成这样,我也知道不好看”
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项目最后一个比赛日,本报记者就在温布利体育馆现场。全队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冠军们将金牌纷纷挂在李永波胸前,他大气地接受着来自弟子们的祝贺,张开双臂竖起大拇指,大方地向媒体展示着胸前沉甸甸的、层层叠叠的金牌,任由大家为他拍照。
李永波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掌门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荣耀,还有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在荣耀背后,没人会忘记消极比赛。而李永波不能忘记的是世界羽联在奥运会上对中国运动员的处罚。
“太草率了,凭什么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十年来世界羽联从来没有处罚过任何消极比赛的人。”时隔一个月,再谈及此事,李永波依然激动,他甚至举例说:“在汤姆斯杯比赛中,印尼队和马来西亚队打比赛,双方都不愿意碰到中国队,他们用双打球员去打单打,再用单打球员去打双打,这是不是消极比赛?博尔特跑到最后20米,他不使劲跑了,是不是消极比赛?NBA(微博)最后垃圾时间全是替补上场,是不是消极比赛?都可以处罚的。”
对于“明显”消极比赛的说法,李永波解释说:“比赛打成这样,我也知道不好看,但你以前从来没有标准,只是钻你规则的空子。”李永波还透露,当时如果韩国队赢下比赛刚好可以在下轮避开和同队另一组选手碰撞,但是他没有想到韩国队也“求输”,宁可让自己碰上也要让中国队两对选手“撞车”。“(消极比赛)打的方式是现场出现的,当然不是我的战术布置!谁不知道这样打对不起观众?”李永波称,自己只是利用了规则,但他否认消极比赛是他的“战术布置”。
“金牌看起来不大,但它带来的东西太大了”
李永波谈到了在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消极比赛,也毫不掩饰地谈到了曾经中国队的“让球”,并直言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曾为此事批评过他。李永波个性就是不服输,他直言自己“不喜欢输的感觉,无论做什么都要赢。”
也正因他如此个性,做运动员时期,他尽全力去拼搏,做教练员之后,他想尽办法让队伍取得胜利。他曾被认定为了更有把握夺冠,要求队员“让球”,也会通过让高水平运动员退赛,使其他队员得到更多积分获得奥运资格。在坐镇比赛场时,如果李永波认为发生了不公正,他会直接冲裁判叫嚷,也会直接对球员喊话来形成场上压力。
对此,李永波直言不讳:“是跋扈了一点,专横了一点,但如果确实对我的队员起到了促进作用,我愿意这样做”,李永波以他在国际羽坛的“江湖地位”选择去做只要是规则允许的事情。“有时会钻一点空子,要是在其他教练,肯定不会被允许,到我这儿最多(裁判)就是笑一笑,确实资格很老嘛。”
李永波之所以带着他的队员这么“拼”,就是因为“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的标准。”对此,李永波深有感触。1992年奥运会,他带伤拼下一枚铜牌,创造了当时中国羽毛球男队的最好战绩,不过在他拿着铜牌回国后却没人理会;1993年,李永波接过国家队主教练教鞭,一年后的广岛亚运会上,中国队夺得7枚铜牌却被舆论称为“破铜烂铁”。
显然,“破铜烂铁”刺激到了李永波,在此后的这么多年以来,李永波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去赢。李永波说:“金牌看起来不大,领奖那一刻时间也很短,但它带来的东西太大了,你能想象多大它就有多大!”
“我要感谢那些骂我的人”
近些年来,金牌带给李永波的渴望和压力同样深刻,他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希望没有奥运会就好了,这样羽毛球可以成为更健康的运动,让人们单纯享受每一拍的乐趣。
可现实就是现实。“当你打到第三名、第四名,打得非常艰苦。可问题是,谁看到了?金牌的荣誉可以影响很多人。那种拼尽全力的体育精神,只会被那些高尚的人看到。所以,当你真正尽力,最后拿了个银牌和铜牌时,瞬间就会被人忘掉。只有那些竭尽全力,最后还能站在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才会被永久地记住。”
李永波无论做什么都要赢,这也让他承受了外界对他的质疑。李永波说:“我已经学会当别人骂我时,我也理解。他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认为我不对,他就会骂我,我很理解。我会正确地看待这些(质疑)声音,我还要感谢那些骂我的人,他们在帮助我进步,帮助我强大。”
在奥运会消极比赛事件发生后,李永波曾在微博中写道:“该我负的责任,我一定会负。”但李永波说,不愿再去提及此事,是不希望那些不愉快再去伤害刚刚被抚平情绪的运动员。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历史性包揽五金,李永波说:“再好的成绩,都掩盖不了过程中的不足!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要始终清醒地在过程中寻找不足。因为这个不足会让你变得清醒,会让你知道未来会怎么做。”本报记者 丁瑶瑶
记者感言
李永波此次接受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首次回应了伦敦奥运会上消极比赛的事件,连同他毫不避讳地谈论“让球”,谈论自己的“跋扈专横”,甚至谈论“唯金牌论”,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永波公开牵出这个困扰中国体育的“金牌指挥棒”问题。这些年,从“假摔”、“假打”,到“黑哨”、“年龄门”等,体育赛场各种违规问题频发。正是由于长期以来金牌量化指标的指引,让金牌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群体,被附加了太多的利益诉求。这正是李永波所说的“金牌看起来不大,但它带来的东西太大了,你能想象多大它就有多大。”
看得出,李永波不后悔曾经身带重伤拼下那枚奥运铜牌的经历,不过,曾经的“破铜烂铁”刺激实在过于深刻。所以,李永波多年来想尽办法要去赢,与他做着同样事情的人,不在少数,但正是因为李永波强势的个性,这些话才从他嘴里说了出来。
而我们从李永波的话中,可以再次想到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新目标。如何才是竞技体育的成熟?就意味着他的参与者会慢慢放下胜负,走向更宽广的体育文明。这个文明,就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的,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释怀“金牌至上”,才能不再见到消极比赛。
本报记者 丁瑶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