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拜金牌的庙会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的运动会?
看着那么些奥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全国冠军,就不会天真地相信这句话了。或者可以看成,这就是另一场全运会,那些拿着大学学籍耗着国家上百万上千万训练拨款的运动员开始为不同的单位机构贴金;而与此同时,宅在宿舍里的、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们依旧只认识高数和高树,大运会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倘若真的有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大学生运动员(就像自己上斯坦福大学的泰格·伍兹一般),到了那个场合估计也会觉得无趣至极,因为前几名就是那么些人,真正的学生只能作为“田忌赛马”游戏中的下等马,被轻易地干掉。
一位奥运明星运动员说,“要和大家分享快乐”。只是,你要和他们分享,他们真的都愿意和你分享么?你拿了那么些金牌,然后学菲尔普斯(微博)拍照,你还准备让他们分享什么?
前不久,上海交大学生徐莉佳晒了自己的成绩单:数学和英语都在85分、90分左右。而她身边的朋友和记者都证实了徐莉佳在学习方面的好口碑:是块学习的料。所以,除了不是通过高考考进交大这么一条,在学术的追求方面徐莉佳是完全合格的,相信大部分人愿意认可她能算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因此也可以有资格参加大学生运动会。
那么,其他的人呢?那用中学生的标准来给个准入机制吧:写一段100个单词的英语作文、背诵几段诗文、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展望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关联以及趋势、说出这个地球上的50个国家和首都……
苛刻么?但是大学生至少都应该知道这些吧。否则,大学还叫什么大学呢?大学若是喜欢拜奥运金牌,和赤裸裸的拜金似乎也差不了几条马路,无非一个是名、一个是利,而名总是能转化为利的。或者,这是一种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的思维?我们或许可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哈佛:我培养过多少多少美国总统。剑桥:我培养过多少多少英国首相。麻省理工:我培养过多少诺贝尔获得者。××:多少多少奥运冠军在此一游。
有一个疑问,早就有人想知道答案了:大专院校不专心去做学术,收集那么多奥运冠军干什么?要超越该领域著名的科隆体育学院?即使是科隆也会拒绝前国家队队长巴拉克的研究生申请,这就是很严肃了。若真的是走另辟蹊径的差异化道路,好吧,祝你们好运。但还是别忘了“求是”两字。专栏撰稿人 陈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