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许多多的奥运冠军走进大学校园,很多人会认为“混文凭”是他们的初衷。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员早已告别“只想打好球”的年代,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已经不同。
几年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男排国手,当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某高校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留在队上当教练,“虽说我也是大学生,但还真没认真上过多少课,干别的估计也不行。”这多少显得有些无奈的话语,也许就是那时候中国运动员读大学尴尬心态的一个缩影。毕竟,每天训练、比赛,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原本对课堂就没有太多兴趣的他们,在训练之余强迫自己拿起课本,当然也不会用心学习。
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前些天当看见一位前罗马尼亚体操名将在异国他乡沦落风尘的惊人新闻时,更是让人唏嘘。正是为了解决和扩大中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出路,相关部门需要拿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我们发现,从以往的“混文凭”,到现今的“主动学”,运动员自身的意识也在逐步改变,因为他们学会了提前思考自己的未来。所有这一切转变,乃至于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受,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很多运动员学生受到各种质疑,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我们无须质疑。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浩 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