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昊飞
张翠平夺得伦敦残奥会首金,她笑了;董超拿下中国残疾人射击队第二金,她又笑了;张翠平与第三金擦肩而过,她依然在笑。
48岁的王萍在笑,泪眼转动地笑,她说这笑不仅仅为了金牌。
她和弟子们不仅已经完成了出征伦敦前定下的拿1金目标,而且实现了中国射击项目在残奥赛场上金牌零的突破,战绩在未来几天还有望再度刷新。
“我们已经夺得2枚金牌,创造了好几项历史纪录,我深深地为这些孩子们感动,我觉得比金牌更重要的是还原他们的幸福与尊严,”在中国残疾人射击队执教6年的王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身为运动员时曾与奥运会擦肩而过,张翠平、董超等弟子们的成绩满足了她多年的奥运情结,也还原了她自己的幸福与尊严。
身高1米59的王萍有着睿智的眼神和干练的性格,带领弟子们在伦敦残奥会连续作战4天,她的举重若轻总能传递给大家一种释然和淡定。在2日上午结束的R4-SH2级10米混合组气步枪站姿预赛中,失去左前臂的袁洪相仅排名第12无缘决赛,情绪颓靡的他走到场边,王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事,以后还有机会。”
王萍在成都长大,自称虽然搞体育多年却连一个俯卧撑也做不了。18岁那年,四川省射击队给各中学发来了通知,原本陪着同学们去的王萍竟然在38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我的同学没有过关的,后来教练就让我试试,结果俯卧撑、跳远等项目我都不行,偏偏平衡测试的结果特别好。1个月后,他们通知我录取了,全省就2个人。”她回忆。
在专业队,王萍从事的项目主要是气枪和弓弩,获过全国冠军。最初的日子里,她对奥运会基本没有概念,直到1984年秋在新疆训练时得知许海峰为国人实现了奥运赛场金牌零的突破。她说:“我当时特别兴奋,感到原来练射击也能这么骄傲。但那时还年轻,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去奥运赛场拿金牌。后来信念确立的时候,已经退役了。”
1989年,在获知中国射击队将召她入队的消息时她纠结了很久,因为她已有孕在身,最终她本着母亲的责任选择了退役。退役后,她在成人夜校学习了财务管理,之后供职于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难以割舍的射击情结使她从1992年起接手四川省残疾人射击集训队,她的执教生涯也在辗转反侧间开始了。
2006年,她的弟子罗学春拿到了全国残运会10米气手枪金牌,王萍的执教水平也愈发受到业界认同。同年,她跻身中国队教练行列负责男子5米、10米气步枪。两年后的北京残奥会上,她的弟子苟定超、董超等人已初露锋芒,与金牌近在咫尺。2010年亚残会时,她的弟子已增至14人,包括张翠平等女队员。
“4年来,比纠正技术弊病更多的是心理辅导。这次来到伦敦,为的不仅是1块金牌,更为了让他们进一步找到自信心、责任感,进而找到更多的快乐,”王萍说,“射击是一个特殊项目,所以日常训练我对他们进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他们做得不对了,我会骂的。有一次我在靶场把一名队员骂哭了,因为他觉得子弹不是自己花钱买的可以随便打。”
王萍笑道:“除了训练时比较严之外,平时我还是要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时不时也得自己弄点礼物奖励他们。今年6月,张翠平完成队内达标后,我就买了个胸花送给她作为奖励。东西不在于贵贱,在于一种心意。我知道,他们都在寻找着各自生活的意义。跟4年前相比,他们的精气神不一样了,这比拿金牌更让我欣慰。”
连续4个比赛日,王萍率领中国残疾人射击队已拿到了2金1铜,拿到了本届赛会首金,男子项目打破了瑞典选手雅各布森的金牌垄断……新的历史正在创造,展望接下来的几天比赛,王萍笑着表示:“我们在努力,这是个好的开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