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夫妇一周四天练举重 中国金牌项目美流行更甚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8月24日08:37  东方早报

  美国参与举重人口达3900万高于篮球棒球 奥巴马夫妇一周四天  离不开举重

  早报记者 陈均 

  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哈萨克斯坦和朝鲜在举重项目上大展风采,分别取得5枚、4枚和3枚金牌,而在所有赢得举重奖牌的19个国家中,你很难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身影,以金牌榜排名第一的美国为例,此番只有三人参加举重比赛,欧美发达国家不喜欢举重运动?一切或许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相比于国内举重人口的匮乏,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倒已经把举重当作了一项全民运动,类似中国的乒乓球(微博)

  6岁到75岁都玩举重

  2012年4月份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SGMA)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参与举重运动的美国人多达3900万,在美国所有运动中的参与度排在第7位,甚至高于篮球、棒球等最热门的运动。事实上,美国的篮球人口大约为2480万,棒球人口约1360万。

  原来美国人如此热爱举重运动,这里并非举重运动的沙漠,反而是这项运动的热土。在上世纪前半段,美国的竞技举重在世界上很有名气,美国是最早将举重列为正式竞技项目的国家之一,当时与埃及、伊朗以及前苏联都是竞技举重的强国。虽然之后美国举重队在国际上鲜有优秀成绩,但在国内依然非常流行,尤其是女子举重,许多妇女都积极投身这一项目中,专门对女子举重爱好者开设的俱乐部也遍布全国各地,仅在国家举重协会注册的会员就有几万人,举重人群的年龄从6岁的小孩子到75岁的老人,跨度之大令人惊愕。可以说,美国的举重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中国举重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微博)也曾为美国人对举重的热爱折服,2005年他应当时的加州州长施瓦辛格邀请赴美国表演,回国之后他不无感叹地表示:“没想到美国有那么多人玩举重,有的一家五口都练习举重,从爸爸妈妈到孩子都练。”

  很显然,举重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全民运动,就连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不能免俗,奥巴马夫人常穿无袖套装,喜好露出一双健美的胳膊,其发达的肱二头肌在刚入主白宫时一度造成轰动,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夫人直言自己健身的秘诀就是“三头肌下推”和“锤式弯举”这样的举重运动,“我每次会无间断地把这组动作重复两到三次,以塑造自己的完美曲线。”至于奥巴马本人也妇唱夫随,“我一周六天都会健身,其中有四天举重,上身和下身还要分开锻炼。”

  举重纯粹是因为兴趣

  既然美国人那么热爱举重,为什么美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呢?“我很羡慕中国的举重运动员,比如王明娟,她是如此的强大,其他的中国选手也很棒,在这些级别上没有人能够和中国选手竞争,她们有最好的训练馆,最好的教练。”美国女子举重队的曼格德的一番话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练习举重和比赛无关,至于我们这些运动员,能够来参加奥运会就很开心了,如果能够拿到奖牌简直就是美梦成真。”按照曼格德的说法,美国妇女练习举重纯粹是为了健身,在训练中强度非常低,说的更直白一点,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举重和瑜伽、跑步机一样只是健身的一个选择,和竞技体育关系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很多女性还一致认为大训练量、大强度会使肌肉长粗而且没有美感,女性的魅力将随之减少。事实上,在社会上也一致存在着这种偏见,一些男人对于从事专业举重训练的女性都抱以异样的眼光,这导致那些女子举重运动员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既想争取好成绩,也担心自己“变成一个男人”。

  说到底,举重在美国就是一项时尚的运动,完全靠个人兴趣练习,他们中很多人喜欢换上举重服时的那种“职业感”,喜欢抓住杠铃时的全神贯注,喜欢举起杠铃时的努力坚持,要问谁会为了一枚金牌去练习举重?他们也喜欢金牌,但得不到金牌也不会影响他们练习举重的态度。

  21岁的美国小伙子科迪就是一个“举重迷”,8年前他在电视上看到雅典奥运会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奋力一举的豪迈,随即找到了练习举重的灵感,“我从那时开始,疯狂寻找举重的练习方法,我越来越发现这个项目是如此美妙,它能锻炼我的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和平衡能力,我想,这就应该是陪伴我一生的体育项目。”伦敦奥运前两周,科迪带着自己在一家工厂打工攒下来的钱,只身来到他心中的举重圣地中国,“我到了北京体育大学,一位教练帮我介绍了张国政,他可是奥运冠军,我请求他在我的举重鞋上签了名字,我非常兴奋,我会向我的朋友们炫耀的。”尽管如此,科迪对于自己练举重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参加奥运会的感觉肯定非常美妙,我知道自己没有那种实力,但我会为此努力,我希望自己能获得这种经历。”

  美国举重国家队很业余

  很多人参与举重运动,但真正要做举重运动员的人很少,这就是美国的现状,相比于中国,美国举重队的处境无疑有些尴尬。“从2003年到2008年,我一直在美国国家队当教练。一开始,美国奥委会还会为国家队提供一点经费,但金融危机后,奥委会给举重队的经费又被压缩了,比如,原先还有一辆公务车让国家队教练用,后来也取消了……”在美国的中国举重教练马建平如是说,马建平在美国国家举重队教练位置上坐了5年,而后投身美国密苏里州的林登伍德大学继续自己举重教练生活,对于美国举重,他无疑最有发言权。

  在马建平看来,举重在美国是纯民间的体育项目,和那些职业化的体育项目有本质区别,“虽然在美国参加举重训练的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是这些喜欢举重的人几乎得不到来自政府部门的任何支持,都是因为业余爱好才来训练,在国内举重运动员都是专业的,在美国你根本找不到这样专业水平的举重选手。”按照马建平的话说,美国国家举重队其实就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主要任务就是带领队员参加各种比赛,“通常协会和教练会给队员发邮件,约到机场集合,见面了才第一次打招呼,大家简单认识一下就出发了。这和中国没法比,中国的教练比爹妈都熟悉自己的队员。”

  至于日常的专业系统训练,这也不是国家队能够给予太多帮助的,马建平坦言:“有的队员就是在自家的车库或者地下室里训练,买一套杠铃就行了,条件好一点的,买卡去俱乐部的健身房训练,不过都没有专业的教练负责,通常健身教练不懂举重技术,只是帮助他们练练身体素质。”正因为如此,现在的美国举重队很难在奥运会或者世锦赛这样的舞台上取得什么成绩,对此,马建平认为这是文化认知上的差异造成的,“美国人知道这样很难出成绩,但美国人认可这种方式,他们反而不愿意教练什么都管,他们从小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而且,美国国家队的队员也不是职业的,他们要上班、上学,必须请假才能去参加比赛。”

  和美国的棒球、冰球、篮球这些可以称霸世界的体育项目不同,因为举重运动本身不够职业化、商业化,美国举重队的选手玩的都是亏本买卖,美国人参加举重比赛很多时候是要自己交钱的,通常参加地区性的比赛,运动员要交30美元的参赛费,国家级别的比赛,运动员要交50美元。

  美国举重拥有光明未来

  1969年举重世锦赛超重量级冠军杜博是美国最后一个举重世界冠军,四十多年过去了,眼下美国举重依然处于世界举重版图的边缘,然而一系列迹象显示,美国举重有望在未来实现突破,一方面美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美国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从“民间爱好”到“竞技体育”,其间的鸿沟正在慢慢被填平。

  前段时间,美国著名学者,阿尔巴荷马大学运动医学系的主任杰克·威尔玛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他表示:“举重会使肌肉更加强壮,但是不会产生大块大块的肌肉群,特别是女子,由于女性天生的生理结构和肌肉类型,女性肌肉会增加力量,但肌肉增厚的尺寸只有男运动员的十分之一。”这个观点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也得到了多方支持,杰克甚至在一些志愿者中做了实验,结果完全应验他的理论,“女性肌肉的协调性良好,力量的爆发多是肌肉协同发力的结果,练习举重不会损坏女运动员的体型,相反,练习举重只会使女运动员更健美,肌肉更加有弹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志愿者中有许多人还减轻了体重,这可是许多女性梦寐以求的事。

  以威尔玛为首的运动学专家的意见给了更多美国人尝试举重的动力,此间,一些逐渐成长起来的美国举重教练也在为这项运动推波助澜,著名教练墨克特表示:“虽然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一些业余选手,同中国的专业选手不能比,但是我们的姑娘天生的力量要比中国女性强多了,我们的训练条件也在提升,假以时日,我们的业余训练应该不会比中国队员专业训练差太多。”

  目前,像56公斤的罗美尔卡、70公斤的莉莉娅、83公斤以上级的菲利西斯这些美国选手,她们的成绩已经逼近世界纪录,在泛美运动会上美国姑娘包揽金牌。墨克特说:“过去在奥运会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和类似中国这样的举重强国对抗,但我相信我们的队员一定能够在奥运会上夺金,需要的只是时间,中国人现在应该知道美国人来了。”

分享到:
  • 新闻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断裂已致3死5伤
  • 体育西超级杯首回合-梅西进球 巴萨3-2胜皇马
  • 娱乐台湾淫魔富少自首 当庭否认迷奸偷拍
  • 财经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经济刺激投资计划
  • 科技小米二代成本曝光被指暴利 抢购引质疑
  • 博客央视提前做刘翔退赛预案的幕后事
  • 读书老兵忆越女兵色诱细节 民国艳舞表演(图)
  • 教育考后离婚潮 孩子收通知书爸妈拿离婚证
  • 育儿奥运冠军代购洋奶粉 猥亵儿童多熟人作案
  • 健康大话减肥NO8:挥汗如雨不减肥反害病
  • 女性女星初秋白衬衣浪漫混搭 个性奇趣手袋
  • 尚品狂欢上帝之城里约 秋季绅士风衣搭配
  • 星座灵肉合一的组合 测试他为啥不爱你
  • 收藏鉴宝:科技检测难敌造假 不仅是娱乐大餐
  • 更多关于 举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