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徐莉佳,淡淡的微笑,静静的神情,似乎什么都不太在意,又似乎其实什么都很在意。这样一个姑娘,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拿到了第一块帆船金牌。她让所有的中国人知道了,原来奥运帆船的金牌也可以属于中国人的。
静静的我
运动员,似乎应该是张扬的,但是徐莉佳不是。“我渴望平静,当我独处时,我只是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去想东西。”徐莉佳说。
对于徐莉佳来说,每天的训练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从早上9点就忙碌地准备工作,然后12点起航,下午4点回来,再整理完帆船上的相关东西,到屋里怎么也是晚上七八点钟了。身体已经累得透支,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静下来。
“小时候我顽皮很。要不然也不会4岁时就被妈妈给送去学游泳了,就是因为太调皮了。”徐莉佳说,“但好像越大,就越收得住,渐渐不喜欢张扬的生活方式了。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我在船上已经透支完了所有的热情。每天4个多小时,就是和天和海和风为伴,那份自由的背后,更是一份难得的宁静。”
这份静对于徐莉佳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正因为她能够静得下心来,她才能每天晚上读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专业的帆船书籍到人物传记,再到励志的故事,她从中学到了太多。
自由的我
蓝天、碧海和一叶扁舟,满满的都是自由的感觉。而也正是这份感觉,让徐莉佳欲罢不能。
在练习了6年的游泳后,徐莉佳10岁时被帆船队看中,小小年纪转了行。回想起当年的选择,徐莉佳说:“爸爸妈妈说去练练也挺好的,我就去了。当时还把帆船当作了帆板,在电视上见过帆板啊、冲浪啊,觉得还挺时髦的,结果入队才知道是两码事。”1997年6月27日,徐莉佳到帆船队报到。半年后,随队来到海南岛,徐莉佳第一次单独接触到了大海,记忆中满是自己狼狈的样子:“又是断了缆又是扯掉帆,紧张得把器材都给弄坏了。”
但是,很快,徐莉佳就爱上了在大海上航行的自由的感觉。而也正是这种感觉,让她克服了很多,走到今天。“我爱帆船这个项目,爱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所以,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能让我离开帆船,除了伤病。”徐莉佳说。
因为热爱,所以不想放弃。即使已拿到了奥运会的金牌,徐莉佳依然渴望着大海。“不会停下来的,我热爱帆船,热爱大海,我会一直和他们在一起,直到我必须和他们分开的那一天。所以,当然不会说什么退役,当然不会说什么离开。”
平凡的我
拿到了一枚帆船奥运金牌,还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技惊四座。这样的徐莉佳,似乎已被打上了与众不同的标签。但是,徐莉佳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我。”
说起帆船项目,似乎就是难懂的规则和令人晕眩的技巧。但是,在徐莉佳看来,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的规则确实有很厚一大本,但是真正在比赛中能用到的也就是那么一个章节,而且只要出海几次,你就能掌握了。”徐莉佳说。另外,在徐莉佳看来,帆船运动与其说是一项体能运动,不如说是一个对脑力挑战的运动。“在船上,你要观察风向、观察水流、观察云彩,然后综合这些形成一个判断,是走哪条航线,如何采取相应的战术。真的很有趣,尤其是在你做出了特别正确的判断,而其他人却好像没有发现这一点时。”徐莉佳说。
这次奥运会比赛中,她就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注意的航线,就在大家都转向左边航程时,她选择了右边行驶。“我当时美坏了,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最好的路,而她们没有。”徐莉佳说,“在那个时刻,你觉得你和你的船还有大海已经融为了一体。”
我只是我
静静的、自由的、自认为平凡的徐莉佳,汇到一起,正是一个真实的徐莉佳。
她也喜欢美,虽然平时在运动队时总是一身运动服不离身。但是放假了,回到上海,回到学校中,她也忍不住和身边的同学学学如何穿各种漂亮的衣服。然后,往自己的脸上涂点什么东西。
她也喜欢浪漫,抽出时间去电影院,如果碰上爱情片,她一定不会放过。如果运气不好,赶不上爱情片,她就会坐在电影院挑个喜剧片,让自己好好笑一场。
她也是个乖女儿,每次抽空回了家,她也喜欢腻在父母身边和他们说呀说。有时候,一个晚上就坐在床上,和妈妈聊上整晚。
她也想好好念书,说自己都25岁了大学本科还没毕业,得加把劲了,然后在上海交大继续念个研究生,做个大学问给爸爸妈妈看。
她就是徐莉佳,一个在大海中自由遨游的女子。(本报记者李立)
采访手记:为梦执着
这是一个在中国只有不到80个人参与的项目,这是一个在欧美有着不可想象广泛基础的运动,这就是帆船。
整整一个下午,我一直和帆船帆板队的团队在一起。一个个的采访过去,心中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对于大海和帆船的热爱。
他们每个人都晒得黑黑的,健康的脸上是最简单的笑容。“如果在中国能有更多的人来练习帆船该多好,这是个多么好的项目呀。”徐莉佳的领队刘小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徐莉佳则执着地表示,除非自己伤得上不了船,否则自己一定不会离开。甚至是大厨郑师傅,也一直在念叨着:“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金牌,我真为他们高兴,这是多少代人的心愿呀。”
是呀,从刘小马到徐莉佳,帆船梦在传递。但是,这个梦其实才刚刚开始。如何让更多的人走向大海,如何让更多的人去海上体验帆船带来的乐趣,才是更为关键的。(李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