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婕:从文化上讲,我是纯粹的“混血儿”
1993年第42届哥德堡世乒赛,首次代表德国队(微博)参加世乒赛的施婕在女单比赛中将2号种子乔红淘汰出局;1996年世界杯女团半决赛,施婕战胜了王晨和邬娜,将中国队阻挡在决赛圈外,带领德国女队获得亚军;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施婕在德国与朝鲜队、韩国队的两场硬仗中全取两分,为德国队(微博)收获了一枚历史性的世乒赛女团铜牌。
施婕,这位来自中国河北的姑娘,依靠刻苦努力和对乒乓球(微博)的执著,在欧洲乒坛成功“削”出了一片天地。由她领军的时代,德国队(微博)也从一支欧洲中游水平球队一跃成为欧洲劲旅。
在多特蒙德再次踏上世乒赛的舞台,施婕的角色已经改变,作为德国女乒的最新统帅,曾经创造了德国女乒历史上最辉煌成绩的她肩负起了更沉重的担子——打造德国女乒新时代。在世乒赛团体赛结束当天接受本刊记者夏娃专访时,施婕说:“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超越曾经的自己。”
打联赛锻炼身体
我从2001年大阪世乒赛后就正式退役了,2004年德国队(微博)请我再打一届奥运会,于是又打了一年多,现在队里面已经没有同时代的运动员了。在欧洲打球的中国人里面,我退役算是比较早的,这跟性格有关系,我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超越自己,而当时虽然还能取得一些成绩,但自己感觉已经没办法再超越过去了,失去了打乒乓球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就选择了退出。到现在还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施婕,你上去还可以打的,虽然比你好的有,但不多。”但是再去打世界比赛对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退役之后,我有一年什么都没做,也没有再碰乒乓球,后来觉得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就开始跑步锻炼身体。当时正好有一个俱乐部邀请我打德国二级联赛,我第一反应是拒绝,后来一想反正自己也要锻炼身体,去打打球也挺好。
那个俱乐部在汉堡,去了之后我发现有一点特别好,非常方便购物,我老公没事就来汉堡玩,所以我坚持打了两年。我老公和我同龄,在我们居住的科布伦茨市的电视台工作,我们是通过采访认识的,他学的是体育新闻报道,现在是电台的总负责人。
后来那个俱乐部降到了三级队,我也就没再去打。紧接着,埃森市的奥森豪森俱乐部又来找我打甲级联赛。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打二级联赛,因为平常不用训练,但一直没有二级俱乐部找我,所以后来就和他们签了约,到目前为止才打了三场比赛。本来抱着打打玩的态度,但我把俱乐部的队员们都打乐了,他们都知道我平时不练球,上场之后还能赢球。我也经常开玩笑说,别人锻炼身体花钱,我锻炼身体有人给钱。
受命于危难之时
我是被德国乒协直接任命为女队主教练的,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我在运动员时期获得的国际成绩比较好。我们获得过世乒赛团体第三名,赢了香港队、韩国队和朝鲜队,在世界杯上战胜过中国队,连续拿过两届欧洲团体冠军,这些都创造了德国乒乓球的历史。退役之后我在当时居住的州队有过四年的执教经验,那个州比较小,乒乓球水平不高,我执教后马上在西南部比赛和全国比赛打出了成绩,带的队员也打了排位赛冠军,这对一个训练条件相当差的州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2010年夏天,我在德国国家队训练中心开始担任青少年教练员,这次正好赶上女队主教练的位置空出来,他们也许觉得我是最好的人选。
出任德国女队主教练真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今年1月底的时候,德国队(微博)总教练找我谈话,问我能不能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承担起女队主教练的责任,很匆忙,只给了我半天的考虑时间。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教练员接手都不会太好,因为世锦赛马上就开始了,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备战,而且在这时候换教练肯定是有一些特别因素。当时总教练也一再给我打预防针,“如果你真的决定就任,请告诉你的家人在世锦赛期间不要看媒体报道。”因为刚刚接手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他觉得媒体的评论不会很好。不过前几天我老公发了封邮件给我,转发了很多媒体的报道,他说我们的总教练绝对是多虑了,他看到的全部都是对我正面的评价。
最享受队员的认可
这次世乒赛对我们来讲也不是特别遗憾,因为该发挥的都发挥出来了,最后还赢不了,说明新加坡队的实力确实比我们好。德国女队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的,我们超水平发挥弥补了很多不足,把两个队伍的距离已经拉得非常近了,也有取胜的机会,最后我们没能获胜,这体现了两支队伍的差距。如果我们的实力再好一点的话,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令运动员超水平发挥,我们可能会赢下来,但竞技体育最后还是要凭综合实力。我甚至没有想到我们会2比0领先,一局都没丢,两个人都是3比0获胜。新加坡队的意志品质还是很坚定的,打到最后我们也是输在了技术上。
刚开始执教的时候,我也是抱着先看看的态度,短暂的接触之后,我感觉我完全能够和队员们融洽相处。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虽然接触时间比较短,但她们接受了很多我灌输的理念,我自己也觉得很惊讶。比赛中她们对我说:“施,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努力去做了,但是做的不如你想象得那样完美。”其实我根本就没想到她们会做得那么好,因为我完全知道做一名运动员的不易,她们打了十几年球,身上肯定都是过去的痕迹,她们能够试着努力去改变,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给了我最大的动力,成绩只是一种结果,但是能够得到她们的认可,才是我最享受的。
管理训练“中西合璧”
我的管理和训练方式肯定会“中西合璧”,因为从12岁进体工队到21岁离开中国,这九年我深受中国乒乓球氛围的熏陶,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到了德国以后,看到了欧洲的训练方式,了解了他们与中国模式的不同之处。从文化上讲,我是纯粹的“混血儿”,中德两方面的思想我都接受,而我的优势就在于把两种文化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把不好的地方都舍弃了。
德国的风土人情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思想意识上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管理和训练上不能照搬中国。德国人打专业比较晚,都是上完学,至少在十年之后才可以走专业道路,而且他们对乒乓球的理解比中国人要差很多,所以有些东西必须要从思想理念上去改变,但方式不能过于强硬,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去改变。其实把道理讲清楚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要费一点精力,但我很享受这种过程,因为我发现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看淡外在压力
德国女队在这次世乒赛团体赛上的发挥,可能会让德国球迷对伦敦奥运会增添了更多的期待,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把握住,毕竟当运动员时经历了那么多,不会让自己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很多事情当你真正经历过以后就比较淡定了,虽然也需要努力去争取,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像我作为女队主教练带队参加这次世乒赛,别人可能以为我的压力很大,其实我觉得自己还算正常,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因为抽签等各方面都是不确定的因素。我个人不会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这可能也是年龄大了以后的优势。
乒乓球项目里我很敬佩邓亚萍,还有陈静,她们都是特别优秀的运动员。但在乒乓球上取得成绩并不是我衡量偶像的标准,我特别注重一个人的品德、气质和思想。我的偶像应该是一个不仅仅为自己着想的人,而是一个宽厚大度同时也为其他人着想的那种人。我对萨姆索诺夫一直都有很好的印象,不是因为他的球技,而是他的为人。有一段时间他在德国打球,我们接触比较多。我从小性格就比较怪,也没有过真正的偶像,可能我要求比较高,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当个“追星族”。不过我母亲有可能是我潜意识里的偶像,只是我自己没有觉察到。
在德国我也有一对“父母”,他们是我现在的邻居,六十几岁了,对我们非常好。那位先生是一名法官,刚退休,我们家一些法律上的事情都是他无偿地帮着我们管。他们非常喜欢我们两个人,到处跟别人说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去汉堡打比赛,他们也开车跟着一块去,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这次世乒赛他们每天都给我发短信。
我去年回国两次,六月份自己回家一次,元旦的时候和老公一起回的。其实我特别想回去过春节,只是那时候正好是德国联赛最激烈的时候。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乒乓世界》电子版:http://chinatt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