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前,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王冰玉静静坐在第一排,不时有人与她签名合影,姑娘来者不拒,粲然一笑。
13年冰壶路,莹白赛道早已不再陌生,而前天,她第一次走进另一方舞台。由上海外贸学院体育教学部和团委共同主办的思行讲坛上,王冰玉开启了她首次大学讲演:“一片冰心在玉壶:世界冰壶冠军王冰玉成长之路。”
可容纳500名听众的大讲堂坐满了,讲坛聚光灯有些刺眼。王冰玉右手拿着麦克风,左手拿着一支荧光笔。1小时47分钟的讲演,她没有讲稿,却行云流水,温润如玉。说到动情处,她的眼睑有些湿润,细心的同学送上一包纸巾,“帮我抽出来吧。”她温柔地“命令”道,把大家逗笑了。
哭过之后方才领悟失败
笑过之后,却是一阵辛酸。王冰玉爱笑,但她总是将笑容展示在外,而将泪水留在心底。王冰玉说,这13年冰壶,她彻彻底底哭过两次——
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刚刚在泛太平洋冰壶赛中战胜日韩的中国姑娘很自信,“觉得冠军就揣在兜里。”
现实教育了她们。从小组赛到半决赛,接连大比分输给日本、韩国队。当队友快步躲进更衣室,王冰玉还要直面混合区的提问。为什么会输?不同声音传递相同的疑问。好容易捱过媒体盘问,她把泪珠噙在眼里,就是不让它落下。只有见到父亲时,姑娘的泪水夺眶而出。曾是冰球运动员的父亲搂着无助的女儿,轻声耳语道:“闺女,没事儿。这就是竞技体育,真实而残酷。”
“太真实了,真实到残酷。竞技体育不相信眼泪,成绩就摆在那儿,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所有人都知道:你输了。”说起往事,王冰玉心绪仍难平复。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止步半决赛。在冬奥会这座最高体育舞台上,看着满场的五星红旗,眼见无数人的眼神从希望到落寞,王冰玉一人躲进房间,哭了整整一下午。“就在触碰梦想的那一刻,梦却碎了。”
“没有失败,只有教训。”王冰玉说,如此经历刻骨铭心,痛彻入骨。她一边说,泪水又不争气地涌上眼帘。
我们忘记为何背上行囊
泪与笑,苦与乐,感动与感悟,谱成了王冰玉成长之路的主旋律。在这13年冰壶道路上,她从一个不知冰壶为何的黄毛丫头,成长为冰壶世界冠军。有人说她创造了奇迹,而王冰玉坚定地说:“这不是奇迹,这是努力的结果。”
13年来,王冰玉绝大部分精力都“泡”在了那条44.5米长的冰壶赛道。“别人在训练时,我们在训练;别人在休息时,我们在训练;别人和家人团聚时,我们还在训练。”
没有喜爱,也许就没有这份坚持,但这份坚持变得越来越沉重。2010年备战温哥华冬奥会,8名队员在加拿大封闭集训,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无线网络,电脑只能在赛后总结时才能使用。清晨6点早操,全天5小时训练,晚上再练体能。训练、吃饭、睡觉,成为每日仅有的三项活动。“那时我们感受不到任何快乐,所有队员都在崩溃边缘。”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王冰玉说:“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已经忘记了为何背上行囊。”她沉吟片刻说道,“我们只是一群喜欢冰壶的孩子,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喜欢,只能前行。”而如今,她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冰壶、喜欢冰壶——这项她投入全部青春与热情的项目。
“我希望能在上海外贸学院投入一枚冰壶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王冰玉最后动情地说。而此时,场下掌声一片。
本报记者 赵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