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汪成荣(微博)的3个姐姐被风言风语压得抬不起头来。老乡们都说,“你们弟弟犯了错误,组织把他处理了!”
沈阳市的丈母娘家中,孙英杰心脏有恙的老母亲已经两次进了医院。从电视到报纸汪成荣的“奖金门”报道无处不在,老人家急出了病。
昨天傍晚,汪成荣一家三口,连同残奥金牌弟子抵沪,他们将录制一档电视节目。“哪怕把我开除,至少要有人站出来告诉我同意这一决定。”上京告状,退回地方,没有动静——情节正向着许多“雷声大却未见雨点”的焦点事件靠拢。与汪成荣面对面,听他说出心中的疑惑……
为什么调去国家队当主教练?
汪成荣被停职了。有关方面的说法是:金牌选手早已成材,不派你汪成荣,换个阿猫阿狗,人家照样为祖国争光。组织上派你去,你凭什么拿全额奖金?
汪成荣中等个子,不胖不瘦,筋骨很好,一看就是中长跑选手的体格。当年,他与残疾运动员吴彦俭师出同门。
正是这个后来在青海残联工作的吴彦俭,在2005年8月拨通了汪成荣的电话。“那时大家都在备战全运会。我们大队里没有全运任务的教练员都被放假休息,我也在家里。
吴彦俭问我有没有空带两个国家队的残奥运动员,我当时想闲着也是闲着。”在青海多巴基地,汪成荣带了张振和祁顺20天。“去之前我还想人家是国家队的,我到底行不行。”张振在一边插嘴:“但相处下来,我们觉得和教练特别投缘,也非常认可他的执教能力。”张振和祁顺在国家队没有自己的中长跑教练,回到北京后便向有关方面提出要求能够跟着汪成荣备战北京残奥会。
当年11月,汪成荣的名字出现在网上公布的中国残奥代表队教练员名单中。青海省体育局正是看到了这份通知,致电汪成荣所在的体育工作一大队,“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去北京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第二天,汪成荣便到了京城报到。之后,上海,北京,云南,青海,从平原到高原,汪成荣与两名弟子一起训练生活,直到2008年残奥会结束。“那天是9月16日,我记得特别清楚。”张振与祁顺获得了北京残奥会3枚金牌。
为什么奖金打入我个人账号?
一大队的领导找汪成荣谈话时曾开诚布公:我们青海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教练员或运动员得到那么多奖金的。汪成荣当场回应:“我们青海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教练带出过奥运三金一银的成绩。”
弟子们带着金牌回家,汪成荣也荣归故里。他一早就知道教练员会有相应的奖金,还曾和孙英杰开玩笑:“我估摸着50万元差不多,要是有80万元,我就在家陪你和孩子。”玩笑话,却有一半成了事实——汪成荣如今真的在家带孩子。
去年底,吴彦俭又给王成荣打来电话:“中国残联要你的银行账号。”汪成荣知道,发奖金的日子不远了。在其他省区的国家残奥教练员告诉汪成荣奖金已进卡后不久,汪成荣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那是银行通知我149万元到账了。”这个数字比预想中要多了近一倍,汪成荣一家兴高采烈。可是好景不长,“我记得那是星期天,吴彦俭打电话说有要事找我。我一去,他先拐弯抹角说了一通,然后问‘130万元到手了?’”汪成荣心下一个咯噔,对方是在试探自己的奖金数额,“可别忘了最初可是我叫你去带残奥队员的,你应该分一点。”汪成荣当场有些不痛快,也没有给出答复。但回到家里,他还是和妻子商量着是不是给对方买辆车当作谢礼,“不管后来我是如何带队的,不过一开始确实是他牵的线,我不能忘了这一条。”车还没有买,体育工作一大队的领导已经找到汪成荣谈话。一开口,便是要求汪成荣上交130万元。“我一听这个数字,就知道是有人告状了。”
自从汪成荣上调北京残奥工作,杨海宁已是一大队的第五任领导,前因后果并不十分清楚,只是要求对方交钱,并撂下狠话:“不交钱,就开除。”汪成荣面对这赤裸裸的威胁,平静作答:“领导,交钱没问题,你给我看相关的文件吧,有字有据,我一定交。”无论是全运会,还是城运会,历史上都没有教练员上交奖金的先例,“我们大队里有教练带人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三名,没听有交钱这一说。其他残奥会教练,也没遇上这个情况。把钱打到个人账号,这是傻子都能看明白的事儿。”
为什么没人站出来给个说法?
就在汪成荣与单位协商交涉时,带队参加民运会的教练上交奖金2万余元,全国残疾人运动员和城运会的教练员也上交几千元的奖金,领导以此为据,“别人都交了,你为什么不交。”汪成荣心里透亮:为什么之前不交,现在才交?
汪成荣进京告状,很多人说像秋菊打官司。不同的是,没人愿意受理。“当时去北京,就有思想准备。我相信国家体育总局也希望青海能自己处理这件事。”一个星期的等待之后,果然是“我们无权受理,但我们会督促青海方面解决此问题”的回应。
青海信访办、体育局,也没有人愿意出面揽下这桩麻烦事。汪成荣与大队领导杨海宁最近一次交谈,是3月27日。“我打了个电话问领导,明天就是我停职3个月的日子,接下来会怎么处理。领导却说,我要求你写材料你也不写,态度不行。”事实上,一大队四度发文要求汪成荣写材料。汪成荣写了四回,并且每一回都把材料附在文件背后,规规整整。“领导回答说:我没看到。”
“奖金门”对汪成荣一家造成了严重困扰。大年三十,小两口还为了此事吵了一架,“说起来就上火,过年3个人呆在西宁,也没回亲人家。”37岁的汪成荣只是想不明白:“整了3块金牌回来,居然把工作整没了?”他希望能够留在工作岗位上再干一番事业:“我还年轻,怎么可能甘心就这么回家带孩子。我还想多培养几个全国冠军,亚洲冠军,甚至世界冠军。谁能站出来给个说法?”
这最后一个问号,谁能回答汪成荣?
本报记者 华心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