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看来,中国女排(微博)给人最深的印象,一定是在场上的拼搏精神。其实,走到场下,她们也有“小清新”“小文艺”的一面。在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中国女排组织每一位队员撰文,谈谈自己的奥运梦想。所有的女排姑娘都洋洋洒洒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闲言少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女排姑娘们的文采吧!
最精美:惠若琪(微博)
评语:中国女排,各个秀外惠中,但若非要挑一个第一名,那非江苏小将惠若琪莫属。惠若琪的文章精致,遣词造句也非常巧妙,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之感。
“梦想,人人都有,我也不例外。有的人仅仅停留于幻想,他们或没找到前进动力,或没寻求到实现的途径……但值得庆幸的是,排球这项神奇的运动,一路带领着我朝着我的梦想进发,向着奥运的赛场迈进。”惠若琪文章的开头就很特别。
在文章里,惠若琪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我想过长大要当一名教师,或者医生,再或者美食家……但是,这种单纯的想法隔三差五地变化着。那时候谈起梦想,应该是不假思索的随口就来。”
后来,她渐渐长大,开始会思考自己喜欢些什么,能做些什么。这时候,排球也开始进入她的生活中,并深深地迷上了它。“少了同龄人在家中的温馨生活,多了集体当中的姐妹情深;少了时髦新潮的漂亮衣服,多了国旗在胸前的征战戎衣。我们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因为我们有目标,有信念,有追求,有梦想。”惠若琪说。
最大气:魏秋月(微博)
评语:作为中国女排队员中资格最老的队员,队长魏秋月一直给人以稳重的形象。这次,她的文章《我与三届奥运会》,充分显示出了一名老将的从容和大气。
魏秋月是中国女排中经验最丰富的队员之一,也是极少数几个即将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队员。对于这份经历,魏秋月坦言收获颇丰:“自从接触排球以来,我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从雅典奥运会的一名看客到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以及即将要和全队一起在伦敦成为梦想的实现者,每届奥运会我的身份和对排球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但每一次都会给我深刻的感受。”
文章中,魏秋月用“老骥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来自勉,为了伦敦奥运会,她会以身作则,带领队友全力前进。“从今年集训开始,特别是老队员每天的努力和坚持让我感动,也鞭策着我。我们在一起拼搏的时间肯定是越来越少了,我会十分珍惜每一天的训练,实现我们的奥运梦想。”魏秋月说。
最细腻:王一梅(微博)
评语:在中国女排中,王一梅是一名重炮手,她的扣球,总是大开大合,威风八面。然而,写起文章来,王一梅却出人意料得细腻——她的文章,是细节最多的,可见王一梅感情之细腻。
最为一名2004年春天就披上中国女排战袍的“老将”,王一梅还清楚的记得8年前第一次入选国家队时的情景:“离队前最后一天的训练课,上午我跟着当时刚刚伤愈归队还无法参加大运动量训练的蕊蕊姐一起训练。蕊蕊姐一边练习一边给我一些指导,例如扣球的手形,防守的姿势。训练快结束时,陈导特意把那堂课的最后几分钟留给我,他亲自为我抛球练习重扣,必须连扣好五个才算过关,累得我训练刚一结束就躺在了地上。”
2008年,王一梅终于站到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她清楚的记得,比赛结束后,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给她们那枚铜牌的定义:血泪铸就的“铜镶玉”,“老队员为了在北京奥运会上展现中国女排最美的一面付出的努力,作为小字辈的我看得最清楚,那时候我就想到了四年后的今天,我要作为一名老队员带领更年轻的新一代追梦伦敦。”王一梅说。
最纠结:马蕴雯(微博)
评语:来自时尚之都上海,马蕴雯被公认为中国女排的“潮女”。她的文章,会用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排比,文采飞扬,情感纠结。
“在很多不顺的时候我曾经努力地设想过,2012年,自己能不能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如果站在伦敦奥运的赛场上,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位置?会有什么样的发挥?尤其是在2010年前后,由于队伍的成绩一度陷入了暂时性的低迷,我也随着对手对自己的研究和身体状态的下滑,在场上打不下、拦不住、防不起的时候,一度曾对自己能否站在奥运赛场、能否担得起副攻在场上的责任和使命、能否对得起中国女排这样一个光荣集体的声誉,曾经有过一定的动摇和怀疑,内心非常的矛盾和痛苦。”马蕴雯巧妙运用了排比,把读者的情绪牢牢地抓紧了。
女排出才女
代表人物1:赵蕊蕊(微博)
特长:漫画、写小说
说起女排的才女,赵蕊蕊当仁不让。她不仅漫画功夫了得,文笔也很好。在朋友圈中,她是公认的超级漫画迷和漫画高手。在一次北京海洋馆举办的环保作品比赛中,她的一幅作品还获得过二等奖。去年,她还曾为动漫小说《香巴拉神谕》配插画,这也是她首次涉足动漫领域。
2010年10月8日赵蕊蕊29岁生日这天,她与某出版社签约,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动漫小说。
代表人物2:罗瑜
特长:拍电影
三进三出国家队,却没有代表国家队打过一场正式的比赛,不过,浙江女排队员罗瑜最近却因一部《因为梦想,所以坚持》的微电影为人关注。虽然片长只有4分20秒,但却拍了两天,电影里的罗瑜化着淡淡的妆。第一次“触电”,按罗瑜自己的话说:“不紧张,就做我自己而已。”
“没错,我是三进三出国家队的罗瑜,我是爱排球的罗瑜,我随时准备着,再出发。”这是罗瑜在片中的一段独白,着实令人感动。
现代快报(微博)记者 唐浩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