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开幕式莎士比亚主题当之无愧 贯穿浓郁英伦味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11:40  南方日报微博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已经敲定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为主题,贯穿着浓郁的英伦风味。奥运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奥运背后所隐藏着的深刻文化底蕴又是什么?

    作为一个“老伦敦人”,一个以对生活观察描写细腻著称的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伦敦奥运即将到来之际,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谈他眼里的伦敦奥运,谈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梁燕

    奥运建筑

    政府获得投资大型项目机会

    奥运的一个好处是政府终于采取强硬态度去投资兴建一些新的大型项目。

    南方日报:在您《幸福的建筑》一书中曾经写过:那些环绕在我们身边的街道、墙壁、家具、建筑,形成一种氛围,是影响我们心情的主要因素,但常常被忽视。伦敦奥运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很多新的建筑,哪些大型建筑项目是你的最爱?

    阿兰·德波顿:英国人通常很抗拒大型的建筑项目,在英国社会个人的感受远比集体需求更重要。所以如果发展大型建筑项目很难在英国取得一致,因为那会影响一些人的生活。人们总是抗议,“不要在我家附近建东西”。

    奥运的一个好处是政府终于采取强硬态度去投资兴建一些新的大型项目。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名为穿越铁路(cross train line)的新地铁项目,这个新的地铁线将贯穿伦敦东西,是欧洲在建的最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当这条地铁线在2018年落成后,会节省很多出行的时间。这也是政府对伦敦市民的承诺,利用奥运的机会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

    你现在会留意到,在市中心有很多在建的车站日夜赶工,这在英国非常罕见。奥运会让国家荣誉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有英国人都希望城市体面地迎接盛会,而不要在全世界面前丢脸。

    南方日报:你会以奥运或者相关的题材进行写作吗?

    阿兰·德波顿:暂时还没有这个计划,但如果有,会第一时间让中国读者知道的。

    南方日报:如果你要参加奥运,你觉得什么项目能赢?

    阿兰·德波顿:我希望能参加一个写作奥运比赛,一些作家坐下来进行命题作文,例如描述一棵树或者天空,然后裁判选择优胜者,我觉得我做这个比任何运动都要好。

    英国文化

    很重要的理念是平民文化

    英国文化一直非常鼓励“非专业”的人来从事,英国的流行音乐、流行时装,都有很多“平民”起家的杰出艺术家

    南方日报: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已经选定了莎士比亚作为主题,为什么是他呢?会不会觉得狄更斯和这个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果由您来选定一个人物作为主题,你会选择谁呢?

    阿兰·德波顿:莎士比亚当之无愧。毫无疑问,莎士比亚是英语世界中最著名的作家,当然,如果你找不到感觉,可能会觉得他的戏剧很无聊。但如果你留意他的用词,那是非常精美而准确的,你会有种被直击心灵的感觉。

    南方日报:中国读者觉得你的作品非常的“英式”,你怎么看这个标签,你觉得你英国元素的重点是什么?

    阿兰·德波顿:对这个评价让我深感荣幸,我也对自己在中国有这么多读者感到荣幸。英国文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幽默,而且是具有反讽意味的冷笑话和黑色幽默。即使他们在谈论很严肃乃至很伤感的事情。

    南方日报:传播英国文化也是伦敦奥运的一个重点,你觉得英国文化尤其是现代英国文化的主要元素是什么?

    阿兰·德波顿:英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非专业、非正式”。就是说我们的文化不是为政府或者是商业世界服务,我们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即使这个人并不出名、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英国文化一直非常鼓励“非专业”的人来从事,英国的流行音乐、流行时装,都有很多“平民”起家的杰出艺术家。我再举个例子,想想英国和法国的时尚风范,法国更多的是优雅的正装,但英国的时尚更为街头、随意但强调创意。

    南方日报:对于来英国看奥运的中国观众,你会推荐他们去哪里体验最英国式的文化呢?

    阿兰·德波顿:真正的文化差异,不是在国家博物馆里能看到,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家庭生活中。我建议中国游客到我们的英国传统百货公司玛莎百货里看看,看看真正的英国家庭的食物和衣服,非常有意思。

    中国文化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现在英国社会有一种主流看法,认为世界的未来是在中国,而非英国,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有很高的期望

    南方日报:很多英国作家的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带到中国,但很少中国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中国文化现在对外影响力相对微弱。你作为一个哲学家和作家怎么看待这一点?

    阿兰·德波顿:这种不对等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在政治和经济上也都有。用中文写作的作家并不比用英文写作的作家逊色,但在过去颇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他们甚至没想过去那里旅行或者做生意。那时候他们对中国也没有好奇心。

    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很多英国的出版社现在也开始翻译和引进中国作家的作品,人们对中国有巨大的好奇,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现在英国社会有一种主流看法,认为世界的未来是在中国,而不是英国。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有很高的期望,反而对你们的国家充满尊敬。

    我看过很多中国的长篇小说、哲学和历史。我觉得了解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中国的艺术、雕刻、陶器和宗教。我现在是中国古代陶器的粉丝,如果伦敦任何博物馆有中国的陶器展我都不会错过。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伦敦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