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雪婧 31年前,举重运动员吴数德拉开了中国运动员上世纪80年代冲击世界纪录的序幕,但在打破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的瞬间,他并没有意识到此举的意义。时至今日,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背景:1980年4月5日,21岁的吴数德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以112公斤的成绩打破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体育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之前,在1979年希腊萨洛尼卡举重世锦赛上,吴数德便为中国举重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吴数德又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56公斤级金牌,成为中国举重的一面旗帜。
受访人:吴数德(举重世界冠军、世界纪录创造者,现任广西体育局副局长)
记者:你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吴数德:那场比赛竞争不算激烈,当时我的成绩在国内比较突出,所以没有遇到太多挑战。
记者:赛前你想过要破世界纪录吗?
吴数德:赛前的状态不算太好,降体重遇到了不小困难。按照举重运动员的级别和身高体重的比例来说,我的体重是比较大的,所以每次赛前我降体重都比较累。那次比赛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少吃少喝,赛前两天完全不吃不喝,一共减下来5公斤才达标。那时南宁很热,大家都穿短袖,只有我因为要减体重减到身体完全没热量,即使穿着绒衣绒裤、毛衣背心,依然感觉不到热。赛前,我的手一度麻痹,几乎出现脱水抽筋的现象。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52公斤级比赛,后来我升级参加56公斤级比赛。
记者:那次比赛前的世界纪录是由朝鲜选手韩京时保持的111.5公斤。据说你在训练中经常超过这个纪录。
吴数德:当时我的训练水平比较高,差不多有这个水平。训练时,我和队友开玩笑说,那个纪录是南宁到北京的飞机票钱,因为当时从南宁飞到北京只要111块钱。能打破从南宁到北京机票钱的纪录,也是挺有意思的。
记者:你创造的那个纪录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纪录,你是否意识到它的意义?
吴数德:没意识到,当时很年轻,不懂得这些事情,也不太敏感。那时只觉得当运动员争取好成绩和破纪录是一种职业本分。运动员就是要为国家作贡献,必须为国争光。
记者:早在1979年,你就在希腊萨洛尼卡的举重世锦赛上拿过金牌,那枚金牌也很有意义,因为那是中国举重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吴数德:对,那个冠军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是靠我自己的判断争取来的。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成年比赛,之前都是参加青年比赛,所以教练对我的信任度也不是很高。抓举开把重量我要了102.5公斤,劲敌是前苏联的奥运冠军沃罗宁,他开把要105公斤。结果,第一把他成功,我失败了。这一下就很被动了,而且赛前称体重,我比沃罗宁重。我预料他的极限是110公斤,所以第二把我要107.5公斤,以便第三把冲击110公斤和他打平。那时根本没有第一把失败第二把还敢加重量的,教练也不太同意,但我执意要试一试,结果成功了,然后第三把拼110公斤又成功了。沃罗宁第二把110公斤成功后,挑战更高重量失败了,比赛完全是按照我的预料进展的。根据当时的规则,两人打平要在赛后再称一次体重。我之前想到可能出现这个局面,因此在比赛过程中根本没敢吃任何东西。赛后再称体重时,我比沃罗宁轻。这枚金牌就这样到手了。
记者:1984年,你又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金牌。
吴数德:坦白地讲,奥运会前我在国内练得不错,但到洛杉矶后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还是降体重惹的麻烦。洛杉矶本来是一个少雨的城市,但我降体重那几天恰巧下起了雨,天气一下子变凉了。天气变凉对于降体重影响很大,完全打乱了我制订的减重计划。比赛前,体重还是降不下来,后来想方设法终于把体重降到了比较合适的范围,但因为排水太多,整个人发软,根本没有气力。我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背水一战才赢下冠军的。
记者:当时你与队友之间的竞争似乎也很激烈?
吴数德:对,抓举我只抓了120公斤,落后队友赖润明5公斤。当时,我躺在休息区望着天花板,都不想继续参加挺举比赛了,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走到活动场地也没人理我,但我晃着走到记分牌那里,自己想了半天竟然又看到了希望——我分析,自己是1号签,而且体重大,按当时的规则,我必须在挺举中赢对手7.5公斤才能拿到金牌。训练中,我和赖润明的成绩都在145公斤左右。第一把举140公斤,我俩都成功了,但队友因为有点儿陶醉在抓举的胜利里,后面两把145公斤都没成功。我第二把145公斤成功了,第三把我冲击147.5公斤,举起来之后,裁判示意我可以放下杠铃,我也不放,一直抓着不撒手,因为以前吃过亏。当我看到三盏白灯亮起时,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记者:你多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夺取世界冠军的秘诀是什么?
吴数德:世界青年纪录和成年纪录加起来,我一共9次破纪录。比赛中,我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头脑特别清醒。我的抓举技术不错,是公认一流的。举重运动员大部分都要赛前猛降体重,降完还能正常发挥训练成绩的人不多,成绩一般都要少几公斤。我跟他们不同,降完体重基本还能保持训练成绩,有时甚至能超水平发挥,比如在1981年举行的亚锦赛上,我就把平时训练最多举122.5公斤的成绩提高到126.5公斤,破了世界纪录。
记者:你曾担任过国家举重队总教练,也开办了举重学校,这些是否因为你对举重的感情深厚?
吴数德:感情很深,毕竟是从事了几十年的事业。举重是能为国人争光的体育项目,我为自己是一个举重人感到自豪。
记者:今年中国举重又将征战伦敦奥运会,你的关注点有哪些?
吴数德: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举重收获八金,伦敦恐怕很难达到。中国老百姓的心理习惯是“只能上不能下”,但是体育比赛就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甚至残酷性才愈加精彩。不要只看到运动员们站上最高领奖台,还要了解他们在背后的辛苦付出。我就连平时开会时奏国歌都会想起那些光荣瞬间。我对国歌和国旗的感情和心情,毕竟和普通人不一样。实在是太熟悉国歌的声音了,太熟悉五星红旗飘扬的画面了。
纪录是这样诞生的
1980年4月5日晚8时许,在全国举重锦标赛52公斤级比赛中,广西运动员吴数德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
第一次试举,他把105公斤的杠铃举过头顶,动作干净利落,成功了。行家们知道,擅长抓举的吴数德实力不止于此。
在第二次试举中,吴数德把重量加到112公斤,他要冲击朝鲜运动员韩京时不久前创造的111.5公斤的世界纪录。然而,由于提拉未成功,失败了。第三次试举,杠铃的重量仍然是112公斤,吴数德又没能成功。此刻,教练及时告诉他前两次试举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腰、臂收缩不紧,发力不充分。
正当现场观众为吴数德惋惜时,他要求第四次试举(当时规则规定,冲击世界纪录允许第四次试举)。
吴数德再次出场后,广西体育馆内鸦雀无声,只见吴数德迅步走到杠铃前,深吸一口气,沉思片刻,立即弓身下蹲,双手紧握杠铃,接着是提拉,发力上抓,顽强地稳住杠铃,并固定在头顶。三盏白灯齐亮,成功了!
我跟吴数德打乒乓
1980年4月,吴数德在南宁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打破男子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我没在现场,但上世纪80年代,我作为《体育报》的记者一直采访举重项目,跟吴数德有过不少接触。
早在1979年吴数德就扬名中国举坛了,他以青年组选手的年纪参加在希腊举行的成年世锦赛,拿到52公斤级抓举金牌,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吴数德的身体条件很好,他的关节特别灵活,脂肪很薄。我曾经专门请教过一些生理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吴数德的中枢神经强度和控制肌肉的能力很高,肌肉弹性也很好,这就如同普通拨号上网和宽带的区别。另外,吴数德这个人性格很活泼,思维也活跃,眼神中经常闪烁着灵动之光。
举重项目需要瞬间爆发力很强,需要那种性格能放得开的人,吴数德就是其中翘楚。他的抓举技术非常好,虽然他本身的力量不是很大。由于他的体重较大,每次比赛前都需要降很多体重,所以挺举成绩有时受损失较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52公斤级和56公斤级两个级别上都出类拔萃。
中国于19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吴数德在1980年就打破了世界纪录,显然让举重项目扬眉吐气了一把。当时中国举重在52、56和60公斤级这三个小级别上已经具备世界前三名的水平,但当时举重项目还没有太多人欣赏,吴数德却能在全国人民投票产生的“全国十佳运动员”中连续两年占有一席之地,并且票数还相当高,实属不易。
我从1980年开始采访举重,那段时间经常去举重馆里和运动员、教练员聊天,还经常在训练结束后和他们打乒乓球。我的乒乓球水平在业余选手中算高的,因为我中学和大学分别是校队和系队的队员。不过,我跟吴数德打球,丝毫占不了上风,甚至有时输给他。他的乒乓球打得不错,球速很快。当时,我们输的人要钻桌子的,我的年纪比吴数德大八九岁,但我钻的次数比他多。
2009年全运会时,我在济南又见到了吴数德,他当时已是广西体育局副局长。从各方面条件来说,吴数德的确堪称中国举重运动员的优秀代表。(黄伟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