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武(微博)为何从一个受人同情的世界冠军,变成现在网友不再相信、道德品行也受人质疑的问题青年?在挖掘张尚武现象的社会因素时,更多人关注他性格上是否存在缺陷。结合张尚武的过往经历,本报请心理学专家、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寇觉中教授,解析张尚武的心路历程。
解析1
幼年经历造成缺少规则感
行为样本:张尚武1983年出生,从小父母离异,父亲被判刑;退役后有过行窃事件。
专家解析:张尚武的事,我了解一些。我认为从个体看,他存在性格上的缺陷,具体说就是缺乏规则感。一般而言,缺乏规则感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跟常人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就会干出格的事,不喜欢受约束,规则感缺失到一定程度,甚至会诱发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比如,盗窃等犯罪行为。当然,这与他幼年的成长环境有关,尤其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弗洛伊德说,人格的发展基于个体早期经验的获得。这个早期经验一般就在五六岁前。张尚武所处的家庭比较不幸,父母离异,父亲被判刑。他的幼年并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拥有一个稳定的,正常的,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形成不受约束,不能遵守社会规则的个体人格。
解析2
人格尊严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缺失
行为样本:2001年,北京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两枚金牌;2007年7月,因在北京先农坛体校盗窃被判刑;2011年4月,刑满释放。
专家解析:张尚武曾经站在世界性的领奖台上,为国家争得荣誉,应该比普通人更有人格尊严和社会责任,道德感更加强烈,怎么会干违法乱纪的事呢!从他退役前后的个人境遇反差看,练习体操更多强化了他的专业技能,发挥了他的运动天赋,但并没有转化成个人修养的历练,进而获得人格上的完善,比如人格尊严,这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缺乏尊严感的人,也不会有社会责任的担当。
也有人说,张尚武的悲剧不能责怪个人,社会也有责任,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一个人无论他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立足社会,不能违法乱纪,不能危害别人,并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个人对社会起码的责任感。我们看到同样是世界冠军,当生存发生困境时,有的当搓澡工,有的做点小生意。
解析3
不受约束与依赖性并存的性格冲突
行为样本:退役时可以组织安置或自主择业,张尚武却选择领取了经济补偿金63220元后消失;2011年10月14日,在受聘于陈光标的公司110天后,提出辞职;2011年10月底与人合开公司(不投资,不占任何原始股份),2012年3月1日宣布退出公司,未来可能会在各地表演体操。日前,在网上晒出银行卡账号,向网友求助。
专家解析:前面谈到,缺乏规则感的人,不喜欢受约束,但张尚武又属于依赖感很强的人。这就导致了他性格上的冲突,或者说自相矛盾。
不能说社会没有给他机会。陈光标高薪(月入万元)聘请他,但他受不了规则的约束,很快就离开了。之后,他想与人创业,但又不具备相关的能力或者说怕吃苦,人养成了惰性。有惰性的人,希望不劳而获,必定有强烈的依赖性。他在网上求助,就有这种可能性。
其实,张尚武性格上的冲突也与他过往的经历有关。他退役后,组织上对他的未来是有安排的,但他不满意,打算自己闯荡。但他不愿意吃苦,当没有了可供依赖的对象时,他就盗窃别人财物,希望走不劳而获的捷径。
解析4
面对质疑,逃避并迷惘着
行为样本:张尚武微博疑似诈捐事件发生后,他在微博上连续为自己辩解,但明显逻辑混乱。微博语录1——网上要钱是假,希望记者关注是真;微博语录2——难道我不是体育的牺牲品,我没有付出血汗,我的两条腿在训练时断裂也是欺骗网友?争夺荣誉也是欺骗网友吗?
专家解析:显然,他企图在不断转移话题中逃避责任。不管张尚武微博请求别人帮助的真实动机如何,他应该勇于面对外界的质疑。我们发现,他在微博中不断为自己辩解,但越辩解越说不清,最后又回到抱怨,并不停地抱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张尚武不敢或不愿面对社会,说明他始终难以融入社会,源自他从小就缺乏的规则感。因为社会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当挑战来临时,他的选择就是逃避。逃避和迷惘也是他性格上的悲剧。
心理药方:从内心自我觉悟开始
专家解析:张尚武的遭遇有许多值得同情的地方。我们也注意到,张尚武其实也想改变自己,但始终没有走出来。我们希望张尚武能够自我觉悟。一个人的不幸,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体的因素。当张尚武街头卖艺行乞的事件曝光后,他应该能感觉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张尚武目前的确面临舆论上的困境,但他毕竟是体操世界冠军,毕竟为国家争过光,如果他能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点,诚心改正的话,他一定能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机会。希望他珍惜。
我的建议是,希望他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规则,才能融入社会,才能规划人生。
本报记者梁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