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焦宇 潘治 郑启航
多特蒙德世乒赛激战正酣。在威斯特法伦体育馆1号馆的主赛场,顶尖球队的激烈较量屡屡引来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摄影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捕捉比赛的精彩瞬间,文字记者则在赛后蜂拥围堵球员和教练。而在体育馆的3号馆,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静了下来。这里听到最多的是乒乓球(微博)击打拍面、桌面的声音,场边间或响起队友为场上选手鼓劲的呐喊声。
3号馆进行的绝大多数比赛来自本届赛事的非争冠组。由120支男队和92支女队参加的多特蒙德世乒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乒乓球世锦赛。在这里,有为争夺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浴血奋战的各路强队,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乒乓选手来到世乒赛场或许只为以球会友,感受浓郁的乒乓文化。乒乓无国界,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南非的15岁小姑娘凯特琳·林费尔特刚刚结束与巴林队的比赛。全队在苦拼5盘之后幸运拿下对手显然令她心情不错。林费尔特说,乒乓球在南非很普及,“学校里有乒乓球社团,我所有的朋友都打乒乓球。学校定期举办比赛,观众也很多”。林费尔特从小就和哥哥们一起打球,现在已经是南非队的“希望之星”。她已经为自己勾画了职业乒乓选手的未来:“开始的时候很享受,完全是出于好玩,现在我打得更专业,因为我想把乒乓球作为自己的职业,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至于乒乓球在南非的发展,林费尔特相当乐观:“未来5年内,我们会有非常出色的选手,有好的世界排名,因为乒乓球在南非不断成长。我们的选手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南非队的世界排名也每年都能上一个小台阶。”
当天下午的比赛已经逐渐接近尾声。3号馆最深处的一座球台似乎还在进行决胜盘的厮杀。场边看台上只稀稀疏疏地坐着几名志愿者。与主赛场的硬件相比,3号馆的设施几乎不值一提:临时搭建的简易看台,没有记者席,没有混合采访区,就连计分方式也回归到传统的手动翻牌。不过这一切似乎没有影响到马克·道尔对比赛的投入。
道尔所在的巴巴多斯队目前世界排名第115位,乒乓球在人口只有28万的巴巴多斯并不太普及。“板球运动更受欢迎,”道尔说,“不过,我们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打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巴巴多斯会变得越来越流行。”今年29岁的道尔已有差不多12年的乒乓“球龄”,眼下,他在打球之余还从事教练工作,“我想帮助年轻人实现突破,让乒乓球在巴巴多斯拥有光明的未来”。在道尔看来,这个目标不难实现。“我们现在不断涌现出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年轻人,只要他们继续保持训练,巴巴多斯乒乓球就有希望。”
林费尔特、道尔,他们或许只是世乒赛场上的匆匆过客,但乒乓之于他们的意义毫不逊色于世界顶尖选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