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寅生谈中德男乒对垒多特蒙德:两强相争勇者胜

  本报记者王继晟 当记者踏进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兰体育馆,似乎有种朝圣的感觉。时光倒流到53年前,就在这里,21岁的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击败匈牙利选手西多,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从那天起,中国体育逐步走向世界,中国乒乓球(微博)拉开长盛不衰的辉煌帷幕。 

  多特蒙德世乒赛博物馆展开了一幅墨绿色乒乓历史长卷,从1926年的伦敦到2011年的鹿特丹,世乒赛跨越了80多年历史。当年容国团的队友、现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的徐寅生(微博)站在长卷前,手指着容国团的照片感慨万千:“容国团夺冠,实现誓言,不容易呀,通往世界冠军之路厚重而神秘的大门,从此向中国人打开了。” 

  容国团为中国队留下了什么?徐寅生说,容国团的拼搏精神代表一个方向,就是中国运动员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体育的高峰。有了容国团的开山之冠,后来的运动员拿世界冠军就容易了,敢于拼搏、敢于胜利是容国团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容国团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感染和鼓舞了我们敢于战胜外国人的勇气”,徐寅生动情地说。

  1958年,容国团喊出“3年夺取世界冠军”。徐寅生说:“当时,中国乒乓球界没有人敢说这样的话,我们甚至想都不敢想。这正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了我们冲击冠军的信念。”

  1989年,多特蒙德再一次主办第四十届世乒赛,中国男队在团体赛竟然以0∶5惨败给瑞典队,瓦尔德内尔摘取男单桂冠,男双冠军被德国队的罗斯科普夫/费兹纳尔获得,韩国选手则夺得混双冠军。时任中国乒乓球队领队的姚振绪说,那一次距离容国团夺冠刚好30年,媒体评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特蒙德成了中国男队的心酸之地。徐寅生认为,男队兵败多特蒙德不是偶然的,打法趋于单调,近台快攻打不通,就没有新办法了。欧洲选手近台远台都能进攻,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欧洲选手技术领先了。此消彼长,隐患终于爆发,中国男队接着连续几年输掉了冠军,直到1995年天津世乒赛,才打了翻身仗。

  德国男队主教练罗斯科普夫说:“我想,我的年轻队员也会知道他们怎样在德国观众的助威声中表现自己,希望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蓄势待发的德国男队代表着欧洲乒乓球最高水平,要在本土与常胜之师中国队决战,多特蒙德到底是谁的福地?故地重游的老将徐寅生自有他的答案:两强相争勇者胜!

  (本报多特蒙德3月26日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徐寅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