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世乒赛在经历开幕日一天的哄闹后归于平静,由于是工作日,威斯特法伦体育馆昨天的上座率不足两成。这是小组赛的第二轮,许多强弱悬殊的对抗仍在继续,冷清背景下,单调的击球声有节奏地敲打着人的神经,“啪,啪……”一短一长,势必是一场攻球与削球的较量。
已经连续第二天了,强大的中国军团都在应对削球军团。“对,派丁宁上场主要是让她练一下对付削球,但今天的这个对手跟帕夫洛维奇相比有点弱。”施之皓在中国女队对乌克兰的比赛中安排了丁宁在第二个出场,面对对方的削球手加波诺娃。“我觉得自己不怕打削球,都是你们(媒体)说的。”丁宁显然不满意媒体对她的批评,眯着眼睛笑着要给自己平反。施之皓在首日比赛也特地安排她上场,只是遗憾没碰上白俄罗斯的著名削球手维克多利亚·帕夫洛维奇。
白俄罗斯队有一对著名的乒乓姊妹花,这对双胞胎一攻一削,姐姐维克多利亚·帕夫洛维奇就是一个少见的长胶倒板削球选手,削球旋转差别大、正手弧圈反拉凶狠,过去曾几次战胜过冯天薇(微博)和金景娥。白俄罗斯曾在2006年不莱梅世乒赛上出人意料地淘汰韩国队闯进四强,完全有赖主将维克多利亚·帕夫洛维奇。在世乒赛首日的较量中,李晓霞负责为中国队将维克多利亚·帕夫洛维奇解决。
只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削大战刚结束,中国女队又在比赛的第二天碰上了另一支削球大军,乌克兰的一、二号选手都是削球手,李晓霞首盘上场对阵比伦科,很快就用积极的进攻压制对手;随后,被诟病“害怕削球”的丁宁也终于迎来了一场正名之战,她在第二盘出场把加波诺娃击败。无独有偶,中国男队在比赛首日也进行了一场攻削大战,马龙与希腊的长胶削球手吉奥尼斯拉扯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结束战斗。
历史上,国际乒联曾有过为了打破削球打法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进行改革扶持快攻型打法,但世易时移,近年来,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提出多项新举措,包括加大球的直径、加宽球台、加高球网等等,都被认为有助于削球打法的复兴。关于削球与攻球哪种打法更具观赏性,曾有过相关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削球更好看的观众占调查总数的38.5%,比例大于攻球,这也是国际乒联近年极力扶持削球打法复兴的原因之一。
探因
发展落差为削球续命
“因为女子运动员力量较小,拉弧圈的旋转不如男子强,所以女子削球手还能够跟攻球手形成对抗。”中国第一代长胶削球手张燮林介绍,由于现代乒乓球(微博)规则和器材的改革发展不利于削球打法的生存,打法本身的成材周期长,技战术创新也大大落后,削球技术近年来在中国已逐渐被淘汰,但反观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欧洲,这种技术却仍旧大行其道。
面对外部形势,中国队从未轻视对削球技术的备战,但由于该技术不再在国内流传,目前中国国家队内仅剩下侯英超(微博)和王喜两名削球手,而两人水平和能力都一般。为了让中国运动员能适应削球打法,中国队每到大赛前夕都会特意请来已入籍奥地利的前国手陈卫星,为国家队运动员充当陪练,本次多特蒙德世乒赛也不例外。
与许多运动员半路改打削球不同,陈卫星当年进入内蒙古体工队时练习的就是削球打法,而其当年入选国家队,也正是被看中了这一点。关于削球打法,陈卫星表示:“虽然近些年削球打法的成绩不够理想,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前8名或前16名中所占的名额很少,这直接导致了很多练习削球打法的运动员都改打攻球了,但是物以稀为贵,这种打法越少,人们就越难适应这种打法,为什么中国队在备战一些大赛前总是邀请一些削球选手来国家队陪练?一是能够使我们的队员尽快地适应削球打法,同时,也能够增强削球打法的整体水平,提高这种打法的生命力。”
陈卫星认为,不管怎么样,有一条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削球打法本身要不断地创新,“同时一定要提高进攻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使用比例,这样,不但会增加自己的得分点,也会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南都记者丁淑莹 发自德国多特蒙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