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一天能组建一支击剑队,为家乡赢得荣誉。”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家击剑馆内,年仅23岁的牟佳慧向记者道出了她的最大心愿。
坚毅的目光,稚嫩的脸庞,淡定的笑容……这是记者初见牟佳慧的第一印象。与大多数80后的女孩子不同,年轻的牟佳慧看上去更加老练沉稳,用她的话说,大概是梦想受挫后重新寻找目标的历练造就了她的性格和气质。
从小习武的她在因伤被迫放弃武术梦想后,自强不息,最终改换门庭走上击剑之路并开始创业。这个有别于中华武术但颇有相通之处的运动项目让她得以安身立命。
出生于1989年的牟佳慧现在是吉林省长春市问鼎击剑俱乐部的创始人。平日里,厚重的击剑装备是她最为钟情的“挚友”:带好面罩、穿好护服、举起把剑,向前向后、伺机而攻……恰如电影《佐罗》中描绘出蒙面英雄佐罗的智慧与果敢。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的击剑运动,在这位平凡的少女身上透出一种浪漫与神秘。
1993年,5岁的牟佳慧在父亲的指引下开始习武,灵活多变的武术套路瞬间吸引了幼小的佳慧。“武术的最大魅力在于精气神的修炼,”她说。砥砺精进、坚韧不拔的武术精华陪伴小佳慧走过了13年的练武生涯。2006年,她顺利考取了吉林省体育学院竞技教育专业,并于同年加入了吉林省体工队,成为一名武术运动员。和渴望追逐梦想的同龄人一样,17岁的小佳慧期待着在武术赛场上绽放自己的青春。
2006年8月,在朝鲜平壤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武道大会上,初出茅庐的小佳慧以一套精彩绝伦的南拳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随后的比赛,渐入佳境的她一路披荆斩棘,在当届的比赛中一举囊括了女子南拳、南刀、全能三项冠军。2007年,凭借在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的优异表现,牟佳慧荣膺中国武英级运动员的称号。兴奋和感动交织在一起,让年轻佳慧坚定了走武术道路的信心。
荣誉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艰辛与代价。眼角被刺、小腿划伤、右脚踝关节手术取骨等“小挫折”没有让热爱武术的牟佳慧退缩。但是,2008年,因一次意外负伤,牟佳慧一躺就是三个半月。医生诊断为腰椎骨裂,这对自幼习武的佳慧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当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想我的运动生涯就此被斩断了,”牟佳慧说。
“习武先习德”这是母亲韩金荣时常教导女儿的一句话。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心情逐渐好转,韩金荣开始将女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文化知识上来。渐渐的,牟佳慧开始对英语着了迷,每天通过电视、报纸、书籍,搜集陌生的英语单词,并将其牢记于心,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掌握了近2000个英语单词的发音和大意。
2010年,退役后的牟佳慧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折点。新加坡的一家武术会馆向其提供一份待遇优厚的教练工作,但由于当时父亲身体欠佳,怀揣着创业梦想的牟佳慧毅然回绝了对方的邀请。她说:“出国也是打工,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一次偶然的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让牟佳慧接触到了击剑运动。稳而不乱的进攻步法,优雅敏锐的技术动作,剑气如虹的格斗场景打动了思忖中的牟佳慧。
“与武术相比,击剑在国内仍属新兴运动。”牟佳慧认为,国内专业队培养下的击剑运动,公众参与度并不高,大众场馆的缺乏使该项运动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在吉林省,击剑运动目前形同空白。
为此,击剑领域尚属“门外汉”的牟佳慧开始酝酿自己的创业路。在先后多次前往击剑运动较为发达的北京拜师学艺后,牟佳慧于2011年11月建立了自己的击剑俱乐部。
现如今,每到午后、傍晚,俱乐部中都会有身着白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的人们,在剑场上奋力释放着青春与活力。
“击剑如同人生,足够自信,量力而行,面对机会,勇敢出手,”牟佳慧说,“在对抗中进步,在交流中提升,才是运动带来的快乐。”(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