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小冬哀悼会仍不离“金牌” 龙清泉李萍泣不成声

  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中国举重队教练梁小冬在大年初一的猝死,确实是个令人心痛的意外。如果他不是国字号教练,没有“一举定奥运”的巨大压力,不用在辞旧迎新的除夕还忙活到凌晨,如果他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52岁应该不会是他生命的终点。

  一个中年人的猝死,哪怕是因为工作操劳、太过辛苦,本也没有被放大的必要,但因为发生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春节,难免会让人道出“生命高于金牌、高于一切”的基本事实。更何况“回家过年”这个再朴实不过的愿望,对许多国家队的运动员、教练员来说,的确是只能想想而已的奢侈品。

  “春节也训练”、“过节不回家”,常年来一直是媒体渲染国家队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最好例证。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今举重队的新人伍超年仅20,居然已有10年没有回过重庆老家。

  运动员、教练员为备战奥运主动放弃回家过年本无可厚非,但多年来,春节坚持训练已然成为国家队雷打不动的铁律,以彰显运动员异于常人的刻苦和顽强,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看着无数国家队运动员在微博上倾诉思乡之苦,表达无法与父母、孩子共度春节的难熬,不能不让人感慨,国家队的春节在缺少“年味”的同时,似乎还少了点“人情味”。

  而这和中国竞技体育圈多年不变的“金牌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地登上金牌榜首位。在那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也表现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渴望,并在全民健身领域作出不少切实可行的努力。但这显然不足以扭转“金牌至上”在竞技体育圈内的根深蒂固。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冬运会上,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惊现“保送冠军”一幕,便是对锦标主义泛滥最好的佐证。

  在这样的氛围里,“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俨然成了运动员走向巅峰必须的付出。尽管人人都清楚劳逸结合的道理,都知道给几天假期、回家看看家人,非但不会影响冬训的完整,说不定还能激发出更多的动力。只是在把奥运冠军视作终极奋斗目标的价值体系里,没有几支国家队愿意作出“放假”的尝试。

  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对团圆的渴望却一如既往。而金牌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亦在悄然改变,其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正在被运动员个人价值的体现所替代,国人更喜爱那些个性鲜明的优秀运动员而非只会争金夺银的运动机器,但遗憾的是,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动摇体育圈的“唯金牌论”,国家队的运动员每到春节依然需要忍受“倍思亲”的苦楚。

  无需给一次意外的猝死上纲上线,但中国体育早就该给“金牌”松绑却是不争的事实。让运动员、教练员过上一个更有“人情味”的春节,或许可以视为松绑的第一步。据中国青年报

  延伸阅读

  梁小冬哀悼会上 说的还是金牌

  2012是奥运年,伦敦奥运在即,很多运动队都压缩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忙备战,尤其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压力更大。春节期间却传来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国家举重队教练梁小冬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享年52岁。28日,梁小冬的遗体在北京火化。

  据相关媒体公布的情况,除夕夜,梁小冬忙活到了凌晨三四点才睡下,年初一上午10点40分左右,组里教练如往常去敲他的房门,要跟他商量训练计划,却发现他已经不行了……知情人透露,梁小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2011年体检中心脏也查出了点问题。“年前三天,他曾说心脏疼,但那段时间太忙了,很多事情要处理,压力很大啊。”

  梁小冬2008年11月份担任湖南省体育局举重中心主任,2011年11月20日担任国家男子举重队第三训练组组长。自2011年底起,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春节期间仍带队训练,而伦敦奥运会是梁小冬第一次参与备战。“从来到国家队起,他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真的是累死的……”国家举重队教练贺益成悲痛地说。目前,国家举重队已经恢复了训练,但队里气氛颇为沉重。

  28日中午,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熊倪以及举重队20余名队员前往八宝山殡仪馆,参加梁小冬遗体告别仪式。简短但隆重的告别仪式让众队员泪流满面, 李萍、龙清泉等数名湖南籍队员更是泣不成声。红肿着眼圈的马文广同梁小冬教练家属致意时几乎心痛到无话可说,“节哀”之后仍是“节哀”,最终留下“鼓舞我们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继续努力,完成梁小冬同志未竞的事业,展示中国力量为国争光”的悼词。队员们也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

  成都晚报(微博)记者 孟武斌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梁小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