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龙年的大年初一,湖南省体育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男子举重队教练梁小冬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平静地躺倒在运动员宿舍公寓当中。新春佳节期间,悲恸的气氛笼罩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举重馆内。按照医学界专家的说法,“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大多为“过度劳累”,这也让教练和队员在送别梁小冬教练时心情复杂。
“愿梁教练走好,我想我会用成绩来回报他的恩情。”自从梁小冬教练辞世,一直受其教诲的女队队员王明娟至今不愿多说什么,“我可能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太突然了。”
但悲剧还是真真切切摆在中国举重队这支金牌“梦之队”的面前——今天中午,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熊倪以及举重队20余名队员前往八宝山殡仪馆,参加梁小冬遗体告别仪式。简短但隆重的告别仪式让众队员泪流满面,李萍、龙清泉等数名湖南籍队员更是泣不成声。
红肿着眼圈的马文广同梁小冬教练家属致意时几乎心痛到无话可说,“节哀”之后仍是“节哀”,最终留下“鼓舞我们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继续努力,完成梁小冬同志未竞的事业,展示中国力量为国争光”的悼词。
今年中国举重队将实行队史上第一次“一战淘汰制”的奥运会选拔制度,因此,这次冬训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多再无任何国家可比,多位重点队员均会受到主管教练和主治队医的全面照顾,只有摆在训练馆中间的两张乒乓球(微博)台和休息区大大小小的茶壶茶杯,才是教练和队员在这里所能获得的仅有的消遣,金牌“梦之队”的伦敦奥运会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总爱将比赛比喻为战斗的马文广春节期间一直在举重馆督训,除夕当天记者还想采访冬训一个月来队伍状况,但马文广只是自信地告诉记者,“等冬训结束后自己看效果”。如果没有梁小冬教练突然辞世的惨剧,今年中国举重队的冬训让很多教练和队员都用“效果最佳”予以形容。不少队员的力量储备在这1个月内达到训练峰值,每天累到“话都不想说”、“回屋就瘫了”的队员不在少数。
尽管“一战定胜负”偶然性极大,但由于奥运名额选定形式的残酷历史,所有教练和队员都不想在3月的选拔赛前就退出竞争。一周12节训练课已是常规,只有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课后,队员才会迎来一周9节训练课的短暂调整。
“我们队里有句话,比赛就是比训练,谁练得苦,谁练得到位,谁就能比赛。”一位曾参加过集训的举重队员告诉记者,“教练和队员谁不是一身伤,但只有退役之后才能彻底放松下来,竞技体育本身就是这样,要想拿金牌,肯定要有超常付出。”
多年以来,中国举重的辉煌正是因为众多教练和运动员付出了超常的努力。膝盖、腰椎、颈椎常年超负荷工作,比赛前减体重的痛苦更是被很多人贴上“违反自然规律”的标签,但在亲身参与其中的举重界人士看来,这一切再自然不过。
两年前在广州去世的中国举重“开国功臣”陈镜开老先生曾创造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从那时起,“举重”在中国体育史上就与“荣耀”和“光芒”密不可分。2000年女子举重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杨霞、陈晓敏、林伟宁、丁美媛4位女大力士初次亮相就包揽女举全部4枚金牌。4年后的雅典奥运,除李卓意外失手,陈艳青、刘春红和唐功红为中国女举再添3枚奥运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作战的陈燮霞、陈艳青、刘春红和曹磊再次包揽女举4枚金牌。
和女举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男举尽管尚未成为世界霸主,不过从吴数德到唐灵生、占旭刚、张国政、张湘祥(微博),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同样在举重台上谱写了属于中国举重的金色篇章。
但传统的历史背景终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奥运金牌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其复杂的象征意义,“唯金牌论”更是成为体育事业发展道路上最危险的障碍,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为运动员精彩表演送出赞叹的同时,更加注重竞技体育层面的欣赏,而在离开奥运时段之后,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增强全民健身意识,从而强健体魄。
“运动员要比赛就像军人要打仗,流血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那位已经离开国家集训队的举重队员告诉记者,“以前在很多比赛中都能碰到梁教练,这次听到梁教练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所以,更希望大家能让他安心离开。”本报记者 郭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