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3问中国冬季体育 如何成就“德体双馨”冠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1月13日20:44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 郎秋红 历时10天的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13日落下大幕,吹响了备战2014年冬奥会的“集结号”。人们在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冬季体育喝彩的同时,也不仅发出了三个追问。

  一问:“冷”项目如何“热”起来?

  “中国的‘北冰’不仅在‘南展’,也在‘西扩’,”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赵英刚在赛会期间说。受历史、地域等诸多条件影响,中国冰雪项目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竞技水平和受关注程度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9年首届冬运会雪上项目在吉林市举办时,仅有5个参赛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如今的第12届全国冬运会共吸引了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43个代表团的1067名运动员,参赛选手中不乏12岁的花样滑冰“小萌妹”张铭洋这样的低龄选手,李子君、王楠、马彤等后起之秀也相继崛起。

  冬季项目多年来被称为“冷”项目,这种“冷”不仅体现在专业选手数量,也体现在观众人数。奖牌榜占据前12位的代表队有11支来自吉林、黑龙江、解放军三大冰雪人才基地,参赛选手半数以上由吉、黑两省输送;除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个别项目外,一些项目的观众加在一起,甚至不如一场CBA联赛的吉林男篮球迷多。

  在全球影响广泛的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为何只有NBA在中国市场火热?为何NHL(北美冰球职业联盟)在中国乏人关注,甚至在吉、黑两省都鲜有“粉丝”?没有电视转播固然是一大原因,但转播的前提是市场关注度。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冬奥赛场战绩的逐届攀升,观众数目也随之递增,但总体上还是没“热”起来。

  球迷孙琮告诉记者:“NBA球迷有汉堡吃,中超球迷能抽彩票中彩电,冬季比赛观众有什么?除了周洋、庞清/佟健等少数明星外,我们普通百姓熟知的运动员没有几个。冬季项目的‘冷’在于没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长春市体育局副局长赵晓路说:“我们在发展冬季竞技体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培植市场,‘冷’是必然的但也是暂时的,越来越多的大赛在中国举办,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关注行列,这些都证明冬季体育在升温,但这种升温需要周期。”

  二问:冬运会如何引领冬季全民健身?

  在国内冰雪资源相对发达的东北三省,“闯关东”的后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猫冬”为主,冬季体育项目大多为抽冰猴、打出溜滑、拉爬犁等民间娱乐,这与专业比赛干系甚少。

  “1996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亚冬会,在中国冬季体育的发展中是一个分水岭”。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大众滑雪部部长高学东告诉记者,在1996年亚冬会之前,冬季体育比赛很少与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契合点,即便滑雪也是少数人专属的所谓“贵族运动”;滑冰除了“打出溜滑”外,就是在室外浇水冻冰,让百姓简单地滑来滑去。但那一年亚冬会使相当一部分百姓对冬季体育产生了兴趣,群众的需求与具有前瞻视角的商家一拍即合,冬季体育开启了普及之旅。

  “1996年,中国滑雪场的数量屈指可数,如今大、小场地相加已达到400多个,一些大型滑雪场日均接待游客最高可达5000人,”高学东介绍说,“许多百姓开始去室内冰场体验滑冰,想体验冰球的百姓甚至在封冻的湖面上拿水壶替代冰球。”

  毕竟参与冰雪运动和体验冰雪有着本质的区别,冬季体育在中国百姓中还远未形成“广润大地”的普及。如今告别了“猫冬”时代的东北人在冬天不再避冷,而是在低温天气下参与徒步、爬山、武术、冬泳、秧歌等,但真正以持续方式参与冬季奥林匹克项目的人依然是少数。

  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魏秀云说:“本届冬运会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办成百姓的节日。虽然与欧美国家相比,百姓的参与还有明显差距,但历史同比却在增长。相信随着中国冬季体育竞赛、市场、宣传等多个领域的不断完善,冰雪运动会逐渐成为百姓生活的一种习惯。”

  三问:竞技体育如何成就“德体双馨”?

  有专家指出,在奥林匹克的诞生地古希腊,斯巴达出金牌,雅典出思想。经过历史的变迁,少有人记得斯巴达到底拿过多少枚金牌,但却记住了雅典的思想。

  本届冬运会在奉献层出不穷的精彩比赛之余,也贯穿着诸多热议话题,“金牌指挥棒”忽略的体育道德建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男子短道速滑的一场比赛受到媒体、观众和网友的质疑,未能参赛的王濛、周洋两位冬奥会冠军也成为赛会热议的话题。此外,2011年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及对本届冬运会的舆论波及,也令竞技体育如何成就“德体双馨”的疑问应时而生。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1年,国家短道速滑队连续发生了‘丽江事件’和青岛内部冲突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冬季项目的社会形象,也损害了中国体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冬运会的每一个参赛和办赛人员都要齐心协力维护好冬运会形象,绝对不能成为破坏冬季项目发展和毁坏冬季项目形象的历史罪人。”

  业内人士指出,现行体制下对金牌趋之若鹜而忽略内在修为,是中国体育工作凸显的盲区,而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育道德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易事。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说:“体育是教育的分支,既要夺标也要育人,‘体教合一’是中国体育工作未来发展之必然趋势。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开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中国不仅需要能夺标的奥运冠军,更需要‘德体双馨’的奥运冠军。”(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专题 

更多关于 冬奥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