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基层听民声:千里走单骑-一位冰球迷的冬运会之旅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1月12日20:30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1月12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常亦殊 宗巍

  第12届全国冬运会冰球比赛接近尾声。在为期8天的赛程里,冷清的看台让赛场上的热烈比拼多了些许惆怅。但在零星的观众中,记者还是发现了这样一位球迷——为能亲眼观看比赛,他只身一人从3000里外的山西太原赶到长春。他就是冰球迷老徐。

  老徐名叫徐晓峰,今年53岁,是太原一名私营业主。在外人眼里,赶路来看冬运会冰球比赛,多少有些“疯狂”,但老徐却不这样认为。“能在国内看场高规格的冰球赛实在太难了,我上次看球还是2007年在齐齐哈尔看世锦赛甲级比赛,那是近年来国际冰联在中国举办的最高(级别)赛事”。

  站在赛场边,老徐的眼睛时刻盯着比赛场,思绪也围着那颗飞速运动的冰球转。“刚才那个球传得妙,”“瞄准,打门!”“哎呀,偏了,控球能力还得加强……”看他紧张的样子,像是球队的“助理教练”。

  老徐告诉记者,他爱冰球,已爱了半辈子。“年轻那会儿,每到冬天我都去结冻的河面滑冰,当时不少人打冰球,我觉得很有意思,就跟着学”。

  这一“学”,老徐就再也放不下。其实老徐是“运动健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样样都会;特别是羽毛球,他还在业余级别的全国大赛中捧得过冠军。但老徐“最挚爱”的却是冰球,“冰球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运动,它刺激,有激情,在国外非常受欢迎,只是国内了解它的人太少了”。

  “其实冰球也火过,”望着看台上稀稀落落的观众,老徐感慨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冰球曾是我国最流行的运动之一。在寒冷的东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冰球队,冰球迷数不胜数。在偏居中原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冬季的冰面上也是冰球迷加油呐喊的天下。

  “20多年前,在我们太原,能上场打球的冰球迷也很多,虽然当时太原还没有室内冰场,大家就在室外冰面上打,天冷都不怕,相当过瘾!”老徐说着,眼里放光。

  然而,这股“冰球热”并没有持续太久。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体育政策调整,冰球这一投资大、成果小的集体项目,渐渐不再受地方重视,一些专业冰球队开始萎缩,甚至消失;而在民间,冰球运动也因缺少场地,打的人越来越少。

  无冰可滑,无球可打,让老徐很无奈,他只能将那种飞驰在冰面上奋力击球的感觉化为怀念。几年前太原建起室内冰场,让他重新找回了感觉,“我现在和球友每周六去当地的北极熊滑冰馆打球”。

  和老徐打球的球友有20来人,大家组了个业余球队常年打球,还时不时和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冰球迷打“联赛”。老徐说,他们这支球队的成员是太原最早一批冰球迷,也是“仅存的冰球迷”,他在其中算是“年轻人”,年纪最大的已有73岁。

  大家每次打球两小时,都选在晚上八点半入场,“这时冰场人少,不像白天人挨人,我们能有足够大的场地。”而每次打球的花费,大家采取AA制,“平摊下来一次30元,因为我们都办了年票,没有外人想得那么贵,”他说。

  老徐说这话有他的意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冰球运动中。“现在大多数人不了解冰球,觉得玩冰球贵;其实一套普通冰球装备几千块钱,也不到万元,很多人都能承担得起”。尽管老徐经常这样“动员”冰场上的年轻人,但至今加入他们队伍的只有两三个人。

  老徐表示,在本届冬运会上,他最喜欢看香港队和澳门队的比赛,这不仅仅因为两队来自炎热的南方,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水平和老徐一样“业余”,更因为这两支球队充满了青春朝气。“看他们的队员好多都是年轻人,有的才十五六岁,就感觉我们的冰球大有希望”。

  在香港队和前卫队的比赛结束后,双方球员面向空无一人的看台鞠躬。站在一旁的老徐给他们鼓掌,他说,这种情感他懂,那是对冰球最深沉的致敬,也是最真切的希望。(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