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人冷、项目冷,这也许是目前对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最真实的白描。本届冬运会的“大火爆炒”,让大家看到了冰雪项目这道“冷菜”独特的魅力。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整道冰雪大餐吃到最后,不过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东北乱炖”。中国冬季项目如何“解冻”,赛会“速冻食品”如何变成百姓分享的“满汉全席”?将大型赛会、明星冠军、优势项目、体育经济同锅文火慢熬,也许才是中国军团品味索契冬奥会金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硬菜”。
大型赛会应借力“爆香”
长春体育中心对面的小超市里,61岁的关井红守着店面不时张望着冬运会场馆群。“我从小喜欢滑冰,不是不想去看比赛,一是没时间,二是票价有些贵,”老人说,自己所在小区的老朋友都想去看一下。
据冬运会组委会负责票务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赛会有超过50万张门票公开销售,分为甲票200元、乙票100元两种,都是只能观看同一比赛日的同一大项,票价仅是区分座位。相比于上届冬运会仅10元的最低单项单场票价以及广州亚运会10元到数百元不等的票价,这里算不得便宜。
对于长春市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来说,就算有朋友赠票,他也不打算观看。他说:“足球、篮球还行,冰上运动确实不太喜欢,来一次还挺折腾。”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除花样滑冰等少数项目外,不少场馆的观众热度不高。在关注度较高的短道速滑馆内,也没有坐满,不少观众都是持赠票才来观看。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说,大型赛会是开展项目普及和全民参与的重要载体,冬运会已经让冰雪项目热度不断升温,如果能够放低观赛门槛,充分借力国内锦标赛、冬奥会等赛会,让更多喜爱冬季运动的当地百姓享受冰雪狂欢,必然能“爆香”。
明星冠军给力“翻炒”
在长春打工10多年的申山很喜欢自己的“本家”明星申雪。他说,开幕式上,申雪和赵宏博唯美的表演让人如痴如醉。无论是花样滑冰馆内的庞清、佟健,还是短道赛场未出现的王濛、周洋(微博),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都让冬季体育项目的热度不断升温。
还记得2007年长春亚冬会期间,几十个农民朋友顶风冒雪步行5、6公里来到北大湖滑雪场,只为一睹冬奥会后载誉归来的韩晓鹏(微博)、李妮娜(微博)等明星。
“冬季项目也有自己的‘刘翔’,申雪、赵宏博、王濛、周洋等冠军的明星效应都带动了当地冰雪运动的开展,”黑龙江省冬季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武说,在北冰南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才培养、选拔更多有天赋的运动员、带动群众参与度,而不是仅限于黑龙江、吉林两个冰雪省份,这是中国冬季项目长足发展的必备调料。
优势项目加体育经济凝聚力“细炖”
回想起冰球当年在吉林省的火爆,本届赛会交通服务人员张永生唏嘘不已。“那时候五环体育馆还没盖,当地人都叫那‘大锅底’,在室外浇上冰就开始干冰球,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那叫一个火,我们小孩都挤不进去!”他说,当时大家都会滑冰,基本手里都有自制的“冰球杆”。
如今,室外的冰场群众很少去,室内冰场则是非专业难进或价太高。曾经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和优势项目也已经沦为只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几个少数城市专业队在搞的“冷门”,成绩直线下滑。冬奥会上夺金的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优势项目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依旧是曲高和寡。
如何让这些优势项目真正与体育市场、全民健身融合?原国家短道队教练辛庆山说,欣赏和参与其中是两回事,要发挥这些优势项目的凝聚力,如同羽毛球、乒乓球(微博)一样,这样才能从深层次提高运动水平和全民身体素质。
可喜的是,在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的冰雪俱乐部已经开始依托市场“慢炖”。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中心,经常可以看到只有几岁的孩童踏着雪板从雪道上飞驰而下,这样的画面过去只出现在欧美冰雪强国;在北京和南方城市,申雪、陈露(微博)等名将牵手的滑冰俱乐部也聚集了大量的小冰迷……
扎根全民热捧的“温室”,中国冬季项目自然“解冻”。(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 王昊飞 王恒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