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7日体育专电 题:中国女子单人滑何时出现第二个“陈露”?
新华社记者常亦殊、马扬、张寒
第12届全国冬运会花样滑冰比赛于6日晚落幕,女子单人滑小将们的出色发挥成为赛事中不得不提的亮点。让人不由得期待,也许在两年后的索契冬奥会,第二个“陈露”将在她们当中诞生。然而,业内人士则表示,一切为时尚早。
名师教出“小星星”闪耀冰场
在本届冬运会上,年仅15岁的长春姑娘李子君成为关注焦点。在连续3天的比赛中,她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独揽表演自由滑、短节目和自由滑三块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最后一天的自由滑比赛中,使用了后内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勾手三周跳等高难度动作,向金妍儿等世界一流女单选手的水平靠近。
另外,耿冰娃、张可欣、赵子荃等小将,也在本届冬运会上,大胆尝试高难度动作,虽然动作的稳定性和临场发挥不及李子君,但同样亮眼。
本届冬运会花样滑冰技术监督、资深国际花滑裁判杨家声,给予小将们极高评价,他说:“我觉得中国花滑后备力量现在不错,特别是女子单人滑,确实有几个好苗子能往世界顶尖水平奔。”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让没落许久的中国花滑女单重新看到希望。
曾几何时,中国花滑女单闪耀世界大赛舞台。1998年,我国著名女单选手陈露,在长野为中国花滑夺得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奖牌。然而,这一里程碑式的奖牌,却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中国花滑再无第二个“陈露”出现,后备力量不足,严重掣肘中国花滑女单的发展。
针对这一窘境,中国花样滑冰界近年来不断研究对策。几年前推出“再造陈露计划”,集中李子君、耿冰娃、张可欣等一批小将,送到美国交由陈露的教练李明珠进行培养,这使小将们的成绩突飞猛进。
2010年7月,李明珠还受邀归国,担任中国花样滑冰队女单组主教练,为中国花滑女单带来新气象。担任她助理教练的我国花滑名将李成江说:“李教练在海外丰富的经验,帮助队员们提高得很快,她对队员们要求也很严格,动作细节扣得特别细。”
在李明珠的指导下,小选手们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2011年,李子君在国际滑联青年组大奖赛多站分站赛获得亚军,其他小选手也在国际赛场上有所斩获。让人不由得期待她们在索契冬奥会为中国花滑再创佳绩。
小将难当冬奥会重任
然而,李明珠却并不乐观。她认为,这些小选手在两年后的索契冬奥会上难当大任。
一方面,小将们的技术难度还不够、动作不稳定,与世界名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她们缺的东西还非常多,比如对音乐的理解、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衔接步连贯性,”她说。
另一方面,李明珠认为,小将们的国际大赛经验不足,也是一大难题。“像李子君、耿冰娃年纪其实也不小了,但由于进入国际比赛比较晚,时间很短,大赛经验太少了。”
还有一个客观障碍摆在这些女孩面前,那就是“成长的烦恼”——发育问题。李成江说,和男选手不同,女选手控制不住体重。
小巧玲珑是女单选手最佳身型,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将对成绩产生“致命影响”。而李子君等小将,目前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处于发育高峰,体重身高成了无法掌控的未知数。
这种担心曾有前车之鉴。几年前,我国花样滑冰界也曾出现如陈露一般的“天才少女”。
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22岁的齐齐哈尔姑娘刘艳取得了第十一名的成绩。当人们对她抱以期待时,她却难以再上层楼。今年21岁的许斌姝曾与金妍儿、浅田真央一同站在2005年世界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领奖台上,当时被称为“亚洲三姝”。如今,金妍儿、浅田真央已成为世界最出色的女单选手,许斌姝却成绩平平。在本届冬运会上,她只在第七八名打转。
中国花滑女单复兴路还有多远?
李明珠认为,目前,世界女单花滑赛场竞争激烈,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一批优秀选手,而中国花滑女单目前只在中等水平,想在世界赛场上发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认为,我国女子单人滑欲提高水平,还需为选手们提供更多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帮助她们积累经验;同时,还应以提高难度方面为突破口,“中国运动员没有难度的话,想只靠艺术突破是很难的。”她说。
更重要的是,还需彻底改变我国花样滑冰整体后备力量不足的软肋。花样滑冰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随着国家对花滑事业的重视,后备力量正逐步壮大,但多年来,群众基础薄弱,让后备力量不足的困境依然没有改变。
“现在我们的训练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但后备力量还很薄弱,选才的余地很少。选人像押宝一样,选中她,她行了,中国花滑就跟着行了,她不行,中国花滑也跟着不行了。”李明珠说。
另外,我国花滑目前还亟须引入健全的竞争机制。“竞技比赛最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激发运动员的潜力。花样滑冰在欧美国家发展上百年,早已建成完善的竞争机制。”
据她介绍,“美国一年大大小小的比赛有300多个,比赛分8个级别,一环扣一环,参赛人数差不多有900人,竞争相当激烈,人才储备也非常厚;而我国每年自己办的赛事才3到4次,参加的人也少。”(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