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月7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项开来、孟昭丽
7日上午8时,随着发令枪响,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跑。映衬着蓝天碧海,在“最美马拉松赛道”厦门市环岛路上,数万奔跑的人流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今年进入第十届,该赛事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国际田联主席拉明·迪亚克特别发来支持函,他表示,“举办十年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上升为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路跑赛事,并连续5年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荣誉称号,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希望逐步向世界顶级标准迈进,引领亚洲其他马拉松赛事向前发展。”
马拉松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成绩,不断刷新的纪录,挑战着人类体能极限,也刺激着体育迷的情绪。
如何让更多高水平选手来到厦门,如何让不断刷新的纪录提高关注度、争创美誉度,让“最美赛道”上的马拉松成色更亮,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林粟如说,为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办成世界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加大了邀请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力度。
今年,来自8个国家的31名高水平运动员签约参赛。其中男子最好成绩是肯尼亚选手马特波·艾伯特·基普拉加特的2小时5分23秒;女子最好成绩是埃塞俄比亚选手迈瑞马·莫哈迈德·哈森的2小时23分06秒。
此外,厦门国际马拉松多年来一直设立成绩奖,如打破赛会纪录奖励1万美元,而创世界纪录则会奖励100万美元之巨,重奖以期创佳绩。
当然,作为在中国举办的比赛,中国选手的表现自然更引人注目。
但纵观十届比赛,中国选手成绩平平,尤其是男选手,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巨大。今年的比赛中,无一名中国选手进入男子前八,仅有两名中国选手进入女子八强。
自2003年举办以来,只在第五届比赛中,中国名将李柱宏曾夺得男子冠军,成绩为2小时13分17秒,在迄今十届比赛的男子冠军中成绩最差。
不过,在厦门马拉松中国选手成绩提高缓慢的同时,另一个数字却连连创新高,这就是参赛人数。从2003年的1.3万人,到今年的7.3万人。2003年,参加全程马拉松的不足千人,而今年则达到1.8万人。
即使是1.8万这样一个数据,与国际高水平马拉松赛事仍有很大差距。在纽约、芝加哥、东京等国际马拉松赛事,跑全程马拉松的选手都在3、4万人的规模。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沈纯德说:“目前我们能跑全程马拉松的选手还不多,说明马拉松运动还不是很普及。”
虽然不普及,但厦门马拉松对人们的健身意识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3年,在一位市民的倡议下,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偶然而生。在这项赛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除了选手外,不少热心的市民自发在赛道两旁端茶送水,加油助威。
现年62岁的厦门市民王景安,已连续十届参加厦门马拉松。同样连续10年参加马拉松的,还有他的儿子王伟。
“今年跑的是半程,觉得有些不过瘾。”王景安告诉记者,每次他都能把不少年轻人甩在后面,觉得很自豪。
“人活着就是要快乐,跑步锻炼了身体,激励了信心。我跑马拉松没有别的,就是快乐。”王景安说。
多年来,厦门马拉松赛道上的另一些纪录同样值得关注:80岁的高龄参赛者,赤脚跑步的“赤脚大仙”,倒跑马拉松……等等。
厦门市市长刘可清表示,一年一度的马拉松已成为厦门市“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我们要先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感受、热爱马拉松,相信中国的马拉松水平会不断提高,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水平也会提高。”沈纯德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