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体育馆里上海中学的学生代表,55岁的朱迪感慨自己“当年就像他们这么大”。当年就是1971年,中学生朱迪·霍夫罗斯特成了美国乒乓访华团队的一员,成了最早访问新中国的美国人之一。而作为访华团最年轻的一员,她和周总理握手的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传向全世界。她的名字、她的生活由此跟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名词联系在一起——乒乓外交。
当年印象“吃得太多”
昨天上午,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的系列活动经北京、杭州来到上海。在上海中学体育馆,40年的老友们再次站到球台两边,切磋球技,共话旧事。 64岁的康尼·斯威里斯是当年美国乒乓外交团的主力,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外婆了。她特别跟记者提到一件趣事,“1971年当我们结束访问回国时,中国的领队就来问:有什么意见要提。我们的领队就说:是有一样,你给我们吃得太多了。每天蛋糕、冰激凌,上到西瓜我们知道是最后一道了,就感叹:啊!总算吃完了。可我们也知道,一般中国人当时是吃不到那么多东西的。 ”
康尼还说到,访华之前,几乎所有人对新中国都没有任何概念,“除了竹子,我们不知道还会遇见什么。但这里的人非常的友好,到北京后的第一个早晨,我就去了天安门,在广场上尽量找人聊天。但当时几乎没有人会说英语,我也不会说中文,几乎无法沟通。”但40年后,朱迪已经6次来过中国,4次来到上海,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康尼则把乒乓球(微博)变成了家族传统,她与美国业余乒乓球高手德尔斯威里斯结婚,现仍是当地乒乓球俱乐部的成员。他们的儿子代表美国乒乓球队参加了1996、2000年两届奥运会。
故意输球结下友谊
在那期记录“乒乓外交”的《时代》周刊上,还有现任上海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的吴新民的身影。当年,他是上海队的队长,而杂志在他照片下的标注吴新民至今记得:“我胸前挂着一个巨大的毛主席像章,非常引人注目。 ”两队当年交换的礼物,吴新民也记忆犹新:“美国队送给我们的是派克圆珠笔,我们送给他们的是丝绸围巾。 ”
吴新民回忆说,由于当年中美两国乒乓球水平差距明显,中国队队员得到领导指示“让球”,比赛要有赢有输,给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留些面子。到了上海,不料当年美国队领队霍华德的夫人直接找上中方,提出也让她丈夫赢一场。 “我们就决定,谁抽签对上他就让给他。结果正好我抽中,便在比赛中让他赢了。 ”事后,领队夫人特地来感谢,“我知道霍华德打不过的,知道你们给他面子,非常感谢上海人民的感情。”吴新民说,这一让,便结下了40年的友谊。这次他还特意打听,为什么霍华德没有随队来访,得知他膝盖受伤正在康复中,“霍华德已经说了,养好伤他肯定要再来中国。 ”
晚报记者 王嫣 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