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亲历“乒乓外交”的中美乒坛元老们在上海聚首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两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一直在延续。这些亲历当年伟大一幕的中美乒乓老将们再次借小小银球共叙友谊,这段一直精彩演绎的历史随着他们的回忆娓娓道来。
锦江小礼堂的记忆
由当年“乒乓外交”亲历者康尼·斯威里斯、朱迪·霍尔弗罗斯特等组成的美国乒乓球(微博)代表团,在结束了北京和杭州之行后抵达上海。昨天,代表团参观了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锦江小礼堂,随后来到上海中学体育馆,与徐寅生(微博)、张燮林、江嘉良和王励勤等上海老中青三代乒乓冠军再续乒乓前缘。
中美两方的元老们以球会友,尽管这些乒坛元老大都已年过六旬,但依然沉醉在来回不断的攻防间。“没有乒乓球这个媒介,中美迟早也要接触,只不过可能会晚一两年。”在中美乒乓交流的参与者徐寅生看来,上海乒乓球员在这个特殊的乒乓外交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中国,在北京进行友谊赛后来到上海。在江湾体育场举行的中美友谊赛,在当时的上海乒乓队队长吴新民看来,是无法忘怀的比赛,尽管那时他周围的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场比赛最终意味着什么。“比赛要友谊第一,当时他们在北京赢球的,那么在上海就不让了;如果在北京输球,那么我们在上海就输给他们,参与比赛的队员都知道这比赛已经超越了乒乓球本身。”
“我们被历史选中”
1971年4月,上海动物园。一个15岁的美国乒乓球队员在观赏动物,随队来访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也在一旁,那位名叫朱迪·霍尔弗罗斯特的小女孩想拍照留念却遭到拒绝。摄影师的理由很直接:“去你的,我到这不是来拍你们的,我有自己的工作。”不过,回国后的朱迪却因为自己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合影被美国《时代》周刊刊登而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回忆起40年前的这一幕,朱迪笑着说:“我们都很幸运,恰好被历史选中了。也因为‘乒乓外交’,美国乒乓队员才广受欢迎。”
在康尼·斯威里斯的记忆里,1971年在中国的六天是完美而令人难忘的,如果说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是“总是在吃饭”。后来,她与丈夫德尔·斯威里斯也是因为乒乓才相识相爱,“甚至我们的蜜月也是外出参加乒乓球比赛。”
40年前,乒乓球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同时也让中美两国20多年互不交往的坚冰就此融化。更重要的是,小小银球牵起的友谊,现在依然在传承发展。早报记者 朱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