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个性冠军大器晚成历经磨难 张继科高调表态打好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08:01  南方都市报微博

  如果说2011是“张继科年”,至少在乒乓球(微博)界,恐怕不会引来什么争议。

  当王励勤、马琳等大龄选手状态下滑,人们以为王皓或者马龙即将接过领军大旗时,一个此前并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小伙子脱颖而出,他就是张继科。5岁开始练球,直到23岁这一年,他才真正成为了单打世界冠军。

  有人说他大器晚成,也有人说他是历经磨难。

  “藏獒”的这一面难以管理

  张继科出生于青岛,名字中的“继科”取自巴西著名球员“济科”之音,他的父亲曾是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当起了教练,更是一名铁杆足球迷,本来想让儿子从事足球运动,眼见中国足球形势不好,才逼着“济科”拿起了球拍。

  子承父业,2000年,12岁的张继科进入山东省队,两年后进国家二队,一年后杀入国家一队。但由于“自我感觉良好,不知道去珍惜,也不知道竞争的残酷性”,在国家队没待几个月的张继科,就因为严重违反队规,被国家队勒令退回到了山东。这一退,就是两年。

  2006年,张继科以全国锦标赛男单第5名的成绩重返国家队,但他给国家队留下了“不好管理”的印象,很多教练都拒绝将其招致麾下,好不容易,肖战收留了他。

  渐渐的,张继科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2008年全国锦标赛,年仅20岁的张继科连克国乒三大主力王励勤、马琳和王皓,夺得了自己第一个全国单打冠军。出色的表现马上引起了国家队教练和舆论的重视,他迅速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怎料到,2009年他又遭遇打击。由于在横滨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不服从教练的暂停安排,他失去了参加西亚两站公开赛的机会,世乒赛也没有入围单打名单。

  张继科桀骜不驯的个性让教练颇为头疼,刘国梁甚至当着众多记者的面点名批评他:“你要再这样不好好练,你就滚蛋。”

  “藏獒”的另一面血性凶猛

  但张继科没有“滚”出国家队,在王皓状态不佳、马龙升至世界第一却持续低迷时,这个刺儿头成了刘国梁唯一的筹码。他赌对了,2011年,张继科开始大爆发。

  5月的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第一次站在了单打赛场,抽到了下半区,避开了上半区的马龙和王皓。出征前他开玩笑说:“如果这次打不好,就在2013年退役。”

  比赛进展得很顺利,张继科先是击败王励勤进四强,又在半决赛中拼掉了最大的对手波尔(微博)。决赛,静候他的是男单一号主力王皓。

  角斗的过程相当纠结。前五局,张继科以3比2领先,第六局他以10比5先拿到赛点,王皓随后接连扳回了5个球,追成10平。好在张继科没有让悲剧发生,以14比12结束了比赛。

  倒地,双手捂脸,张继科起身后与王皓碰了下手,随即呐喊着撕扯开红色的球衣,赤裸健硕的肌肉,然后再跑向看台去拥抱教练……张继科彻底释放了。

  “再不撕球衣,王皓快把我的心给撕裂了。”他说。

  刘国梁在现场十分激动,双手指天眼中含泪,“发挥太完美了,第一次参赛就这么疯狂,只有张继科能做到。他打的球包含了速度、力量和旋转,是目前最先进的打法。”

  早在2010年莫斯科团体世乒赛后,刘国梁就给张继科起了个“藏獒”的外号。他的解释是:藏獒谁都不怕,张继科有野性,但也有点控制不了自己,特点跟藏獒很相符。

  对这点,张继科倒是欣然接受,还给出了自己的注解,“藏獒不就得有点血性吗?我感觉赛场人越多,现场气氛越高涨,就越能激发我的潜力,越到大赛我整体状态越好。”

  以前,张继科展现出来的是藏獒“难以驾驭”的一面;现在,他的凶猛让对手难以招架。

  今年11月的巴黎世界杯,“藏獒”张继科又露出了利齿。决赛又一次在他与王皓之间展开,最后获胜的,还是张继科。一年之内两夺世界单打冠军,之前只有1991年的佩尔森和1995年的孔令辉缔造过如此壮举。

  张继科继续表演疯狂庆祝,当他脱掉衣服时,露出位于肩胛骨中间的文身,那是一对展开的翅膀,下面一行英文“persist-ence”,意为———执着。国乒队中有文身的并非张继科一人,但如此高调,只有他做得出。

  12月6日,国乒队军训汇报演出,张继科代表全体队员发言。以往这一人选大都是王皓、王励勤等老队员,刘国梁解释:“张继科这一年来表现最好。”

  现在,张继科的世界排名已经攀升至第2位,明年的伦敦奥运会,是当之无愧的夺冠热门。尽管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名单还没有最终敲定,但张继科无疑已经提前预订一个席位。“要是奥运打不好,我就不谈恋爱。”张继科说。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专题 

更多关于 乒乓 伦敦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