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5岁小将因乒乓外交改变一生 曾荣登《时代》封面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06:45  东方网-文汇报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1972年美国队运动员戴尔·斯威利斯(左前)昨在上海中学体育馆再次兴致勃勃地挥拍上阵。新华社发

 

  一群老友重逢,言语间夹杂的是历史的闪光点——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40年前,这群现在的朋友可能还互相猜疑;40年后,他们重在中国聚首,多余的担忧已被当作会心一笑的谈资。

  昨天,在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尾声,中美乒乓元老聚首上海中学,重启一段改变人生的往昔。

  一张照片独家印记

  小人物总被猝然拽进历史,他们的往昔像是潜流,在看不到的河床流淌。

  1971年春天,名古屋世乒赛期间,美国球员科恩无意识地搭错车,开启了中美两国球员的交流史,而后促成了那段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朱迪·霍夫罗斯特年仅15岁。当她和父亲交上900美元的保证金,并以替补身份获得名古屋世乒赛的参赛机会时,这位棕发碧眼的小姑娘并不知道,这次行程将使她成为最早访问新中国的美国人之一。她更不可能预见到,这次东方之旅会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叩门砖。

  “我40年前第一次来中国时,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和美国不同,当然也和今天的中国不一样。我还记得路上都是自行车,路边也没有高楼大厦。”当年的旅程不可能不在朱迪的人生中刻下深远印记。短短七天,她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的照片飞上了世界各大报章,她不仅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女郎,演讲、上电视和撰写文章更成为她回到美国后的最主要工作。

  而40年后,这位从未能跻身世界一流选手行列的女球员已将毕生的事业建筑在了这个在美国并不风行的项目上。现在的朱迪悉心经营着一家乒乓器材店,她的镇店之宝全都来自中国。“那张照片是我的独家记忆,足以影响一生的轨迹。”

  一份遗产众人分享

  昨天,大巴车从梧桐树合抱的小路穿越上海中学校园,沿途的中美两国国旗让车上响起长时间的掌声。“那是美国人对我们如此重视中美友谊发自内心的激动。”张燮林说。

  这位年过七旬的元老,至今还常回味在底特律参加纪念乒乓外交25周年的经历。“当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一把拉过自己的儿子,对他说,‘这就是你外公促成的乒乓外交。’”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更是敞开了联合国大厦的门,迎接中美乒乓使节团的到来。“每次回忆这段历史,我感觉就是在分享乒乓外交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是遗产的一部分,并希望能传承下去。”这位亲历乒乓外交的元老正静静站在场边,看着陆元盛、江嘉良、王励勤与美国友人以球会友,目光坚定而澄澈。

  分享遗产,这不仅是中国乒乓人的愿望,也是美国友人的心愿。康尼·斯威利斯也是当年的小不点儿,那段历史曾帮她找到了终身伴侣。康尼说,因为年纪小,她无感于历史的厚重,只记得热情的中国人民每天都把她喂得太饱。如今想来,觉得“当年科恩上错车是个偶然,但历史已走到了一个节点,而乒乓球恰好推了一把”。

  这次美国队随行中有一位20岁的中美混血小伙子,蒂莫西·王,“他是我们美国队征战伦敦奥运的希望,也是中美乒乓外交的继承人。”康尼说。本报记者王彦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