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慈鑫北京11月29日电 在2011年男排世界杯赛上遭遇“七连败”之后,中国男排今天终于迎来了第一场胜利。尽管在今天下午结束的第八轮比赛中,中国男排战胜了伊朗队,使得中国男排暂时摆脱了排名垫底的噩运,但他们作为世界排坛一支三流队伍的事实却很难改变,而且也很少有中国球迷相信中国男排有改变这种命运的可能。但实际上,中国并不是没有适合男排运动开展的土壤,在中国南方的海南岛上,排球运动的普及超出人们的想象,雄厚的群众基础也刺激了当地排球竞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在今年7月进行的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上,海南队夺得冠军。和其他十几支参赛队均以省市男排专业队后备队为班底不同,海南队是一支纯正的学生军,队员全部是海南文昌、琼山等几所中学的高中生。
资深排球教练林榆廷是这支海南青少年排球队的顾问,他今天向记者表示,如果国内多出现几支像海南这样的青少年排球队、并具备类似的排球运动发展环境,中国国家排球队怎么可能滑落到世界二三流水平?
海南省本没有排球专业队,但为了参加下届全运会男排的青少年组比赛,海南在去年建立了男排青少年队,队员全部来自省内的中学。
组队仅一年,基本没有专业训练的背景,但这支队伍已经夺得了全国冠军,这简直是个奇迹。林榆廷表示:“这与海南的排球传统有很大关系。海南岛的孩子从上小学就开始打排球,可能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天都有排球比赛,对于那些真正喜欢排球运动、又具备较高水平的青少年来说,等他们上高中时,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比赛经验也较丰富。这样的队员只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指导,竞技水平很快就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而这正是海南青少年排球队的成功奥秘。”
海南的排球运动之普及,可能是中国其他省市的居民难以想象的。
“每天下午放学之后,文昌中学几十片排球场上都是打排球的学生。”林榆廷这样描述他在海南看到的排球盛况,“有时已经很晚了,还有学生在打排球。我开始还以为一定是排球队的学生在训练,后来才知道,那些都是痴迷排球的普通学生。”
“海南的孩子是从小就在享受排球运动的氛围中长大的。据我所知,很多海南人在办婚嫁等仪式时,会邀请排球队打一场比赛为仪式助兴;一些乡村在重要节日也会组织排球赛,排球赛就像唱大戏一样,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节目。这在中国其他省份可能是闻所未闻的。”
“由于对排球赛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很多中小学生从小就有打排球赛为大人们助兴的体验,那些排球打得好的学生,甚至通过参加这种娱乐大众性质的排球赛,一年就能挣好几万元。”林榆廷说,“所以,在海南有这样一种观念,谁家的男孩子要是不会打排球,那可是非常丢人的事。”
排球在海南不仅流行着国际标准的“六人制”打法,还延续着早期排球运动的“九人制”打法,并衍生出了一对二、三对三等独创打法,使得排球运动能够在不同的参与人数和场地条件下随时随地开展起来。
“海南没有排球专业队,看似缺乏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对基层群众的辐射,但实际上,这种真正扎根于民间的运动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全国其他地区的排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断萎缩时,海南成了中国排球运动版图上的特区。
在今年7月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时,海南队是唯一的非专业队。相比其他省市专业队的后备队员,海南队员在个头上处于劣势,但海南队员的技巧性、灵活性和比赛经验却给他们的实力加了不少分。据林榆廷介绍,当时的比赛,有部分队伍的主力队员因正在国家队集训而缺席,这些队伍的实力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无论怎样,海南队的实力排进全国前六名肯定没有问题。由于海南没有排球专业队,政府也没有用于维持专业队生存的预算和开销,有比赛时,政府只需从学校里选拔队员临时组队即可。海南排球的这种发展模式在中国显得非常另类,而实际上,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却十分普遍。
全运会在足篮排三大球项目上设立青少年组比赛,是国家体育总局开始重视大球项目青少年发展基础的体现,受“全运战略”的影响,国内部分省市确实加大了对包括男排在内的三大球项目青少年后备队的重视力度,但中国竞技体育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已经存在多年,也被证明为功利性色彩过重。海南排球运动的兴盛,为中国竞技体育开辟另一条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