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只新建一个竞赛场馆和青奥村 南京将勤俭廉贯穿青奥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9日11:45  工人日报
2011年6月29日,江苏南通举行“激扬青春,与青奥同行”全国青年迎青奥长跑活动启跑仪式,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助威。  许丛军 摄    2011年6月29日,江苏南通举行“激扬青春,与青奥同行”全国青年迎青奥长跑活动启跑仪式,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助威。 许丛军 摄

  本报记者 李元浩

  11月20日,2014年南京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迎来“倒计时1000天”的盛大时刻,标志着青奥会这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最年轻的综合性赛事正式进入“南京时间”。

  “千日倒计时”精彩纷呈

  青少年奥运会由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议,2007年国际奥委会第119次会议同意设立。青奥会的参赛运动员年龄在14岁至18岁之间。国际奥委会设立青奥会的初衷,旨在聚集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组织一项具有高度竞技水平的赛事;同时使其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青少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届青奥会于2010年在新加坡举行。在第二届青奥会的申办过程中,共有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墨西哥、波兰和土耳其等6个国家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办申请。2010年2月1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122届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南京。

  作为南京青奥会筹备工作的标志性时刻之一,此次的青奥会喜迎“倒计时1000天”系列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南京青奥会口号发布、“倒计时1000天”计时器揭牌、青少年奥林匹克文化节、国际体育雕塑大赛等活动将逐一举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能够更好地传承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南京青奥会的办会理念。”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戚鲁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南京获得第二届青奥会的承办权后,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2010年10月,在国际奥委会南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的指导下,南京初步完成了南京青奥会基础计划;当年10月10日,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正式成立,并从10月26日开始面向海内外征集南京青奥会的口号和会徽;今年2月,南京青奥会青奥村正式奠基开工;今年5月19日,南京青奥会会徽正式公布……

  办赛模式将全面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地落户中国,体育赛事的筹备组织工作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对于第二届青奥会的筹备和组织,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创新性地提出:筹办工作将围绕赛会运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民生福祉三个方面展开,按照“ 开放、创新、节俭、廉洁”的办赛方针,全面推动办赛模式转型。

  据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杨卫泽介绍,本届青奥会将根据“勤廉青奥”的有关计划和措施,将“勤、俭、廉”贯穿于整个青奥会的举办过程。“南京青奥会的绝大部分比赛和文化教育活动场馆,都将利用现有设施,只计划新建一个竞赛场馆和一个青奥村。”

  组委会充分考虑到了比赛结束后,竞赛场馆和青奥村的后续利用问题。例如青奥会结束后,青奥村将转型成为国际人才公寓与社区,而新建竞赛场馆则会成为南京江北新城区的文化体育配套设施。

  搭建青少年文化交流平台

  根据日程,南京青奥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开幕,为期12天。预计届时将有来自奥林匹克大家庭的20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设28个大项,216个小项。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会相比,旨在向青少年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的青奥会,除了体育比赛之外,参赛运动员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和教育活动也是一大亮点。

  据记者了解,国际奥委会对于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有明确要求:除了参加比赛,还要参加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为此,南京将着力为来自全世界的青少年搭建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活动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奥林匹克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促进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据杨卫泽介绍,南京青奥会从开幕到闭幕的12天时间里,所有运动员除了参加比赛,其他的全都是文化教育活动,“从筹办开始,我们就把文化教育活动贯穿于本届青奥会的始终,并专门制定了文化教育规划。马上要举办的第一届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及随后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都是这些文化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青奥会将为主办城市带来社会财富、文化财富和体育财富。其中文化财富尤为可贵,将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南京青奥会的筹办理念和具体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南京青奥会执行主席于再清表示。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青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