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昔日二流今不可或缺 拖一条腿死拼张磊无愧关键小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8日16:47  新浪体育微博
张磊霸气十足张磊霸气十足

  新浪体育讯 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收官大战中直落三局横扫欧洲劲旅德国队以第三名的身份在第一时间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从8月底的大奖赛总决赛一场未胜惨遭垫底,到本届世界杯赛跻身三甲且没有一支球队在中国身上全取3分,中国女排在本次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令人刮目相看。球队能够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中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接应位置上的人员调整是关键,正是用张磊替代杨婕主打为中国队贯彻快变战术提供了可靠保障。

  临危受命张磊表现抢眼 接应位置调整收奇效

  近三年来中国女排的战绩不断滑落,速度优势丧失、快变战术难以贯彻以及队员技术粗糙让球队战绩每况愈下。新帅俞觉敏上任后虽凭借亚运会的折桂度过危机,但是本赛季初期启用大量年轻选手一味追求网上高度颇受非议。赛季初期俞觉敏致力于将原来的替补主攻杨婕改造为强力接应,让一传功底薄弱的王一梅(微博)去承担接发球任务,这一本末倒置的用人直接导致了球队在速度和一传稳定性上进一步的缺失,直至大奖赛总决赛遭遇惨败后才被迫在接应位置做出人员调整重招张磊入队且被委以重任。

  张磊一直是中国女排颇受争议的选手。身体条件并不出色的她昔日上海女排(微博)曾打过主攻、副攻多个位置,但只能算得上是二流水平,直至06赛季改打接应后才凭借出色的跑动进攻脱颖而出。遗憾的是身高有限、一传稳定性不足让张磊很难得到国家队的青睐。直至09年才首次入选集训队,10年有机会担纲主力却屡屡因为一传受挫备受非议,本赛季初期她也没能得到新帅俞觉敏的器重。

  中国队在经历了大奖赛的惨败之后深刻认识到速度、快变对球队的重要性。年仅19岁的新秀杨婕虽有身高却因为速度太慢、进攻疲软让中国队的整体速度变得更加缓慢。旨在重拾快变的中国女排在亚锦赛备战期间重新招入张磊,临危受命的她在亚锦赛和本次世界杯上都有抢眼表现,正是她在进攻和一传上都有相对稳定的发挥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季末迎来反弹。

  攻守兼备表现好于预期 带伤拼搏振奋球队士气

  中国女排究竟应该启用全面型接应还是强力接应是近年来的讨论焦点。打造王一梅、杨婕成为强力接应先后受挫客观地反应出对于现在这支中国女排,全面型接应更加实用。作为中国女排接应位置上最具特色的选手,怎样才能用好张磊?重压之下的张磊又能否在一传和进攻上兼顾?作为全队快变战术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张磊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队本次世界杯赛的成绩。

  作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本次世界杯赛张磊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跑动进攻、拦网和发球上屡有斩获。张磊的出色发挥不但为主二传魏秋月在快变战术的组织上提供了可能性,她的跑动吸引力对方拦网手的注意力也为队友的突破创造了好的条件,同时在拦网和发球上有所建树。此次11场比赛张磊236次扣球斩获104分24次被拦和失误,她以44.07%的扣球得分率排名暂列最佳扣球的第三位;在最佳拦网和最佳发球上分列第27和第19位。

  除了在主动得分环节上打出较高水平外,张磊在相对较弱的一传和防守上也有较为稳定的发挥。作为各队与中国队对垒时发球的主要突破口,张磊在一传上能否顶住对于中国女排意义重大。原本在一传上较为薄弱的中国队在本次世界杯上在一传环节顶得极为出色,张磊在接发球上的整体表现也明显好于预期。11轮比赛战罢张磊335次接发球193次完全到位以52.84%的到位率排名暂列最佳一传的第八位。这一数据仅比队内一传最有保障的主攻惠若琪(微博)低了6%左右,但是她的接发球次数比惠若琪多了94次,由此可见张磊在一传上负担极重。

  本次世界杯赛张磊不但在技术环节表现稳定,她在场上所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和高昂的斗志更是令人赞赏。由于张磊的肌肉类型较为特殊使得她很容易在场上出现抽筋现象,在高强度的世界杯赛上中国队中国队又经历了四场五局大战,这对于张磊的体能是一个严峻考验。张磊在多次出现抽筋的情况下都凭着顽强的意志品质咬牙坚持比赛且打出了较高水平鼓舞了全队的士气。特别是中意之战张磊在第四局抽筋已经无力进攻的情况下却在第五局开局大爆发连续突破得手打乱对手的阵脚帮助球队以8-4占先。

  与去年世锦赛屡屡被对手狼狈发下场相比,张磊在今年世界杯赛的表现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尤其是一传顶得极为出色为球队首批拿到奥运入场券立下汗马功劳。在经历了去年的不如意和今年初无缘国家集训队后张磊并没有消沉,她凭借亚锦赛和世界杯的出色表现为自己正名的同时也牢牢占据了主力位置。

  (高加索)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女排世界杯专题 |中国女排征战2011赛季专题 

更多关于 张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