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琳侃乒超:希望大企业加入 联赛主场应该固定下来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0日09:43  乒乓世界杂志

  马琳第一年打乒超联赛,工资6万。

  马琳第一次摘牌当标王,身价501万。

  马琳打乒超12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参加浙商俱乐部资助陕西小学的公益活动。

  马琳所在的俱乐部夺冠10次,记忆最深的是第一次夺冠,俱乐部的对手是上海,他的对手是王励勤。

  2006年,501万,压力有点大

  1998年,我第一年打乒超,代表八一队,那时候能挣6万块钱,在当时已经算非常高了。有联赛之前,我每月的工资也就1000块,打CCTV擂台赛的时候赢了给6000,扣完税是4800,输了给3000。有了联赛以后,擂台赛就取消了,把转播时间给了乒超联赛。

  2006年,乒超第一次摘牌,我成了标王,价格是501万。摘牌的时候我正在训练馆训练,刘指导(刘国梁)出于好奇,就跟他哥哥刘国栋发短信联系。他告诉我拍了501万成了标王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问了好几遍,“你确定?”因为我很喜欢足球,知道当时足球联赛会有很高的转会费,但是没想到乒乓球(微博)也能和足球一样。当时几个主力我是最后一个拍的,前面王励勤是200多万,王皓是410万,然后轮到我,大概不到三分钟就突破350万了。说真的,当时我觉得501万这个价确实有点高,不过拍多少和我们运动员本人没关系,我们的最高限是拿80万。

  因为被拍成标王,所以那年联赛刚开始的时候压力挺大的。但是也有信心,因为我们队还有郝帅、高礼泽(微博),确实挺强的,加上我那时联赛胜率第一,打起来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提前两三轮就拿了冠军。当年的联赛不像现在有个半决赛、决赛,就是10个队主客场一共打18场,看积分就直接出冠军了。

  1998年,从王励勤手里抢分,从上海队手里挣冠军

  我应该是第一个标王,打的场次可能和王励勤差不多,也许更多一些。在赛场上印象最深的事,应该是1998年第一年打联赛。当时男子一共8个队,分两个组,4个队一个组,进行主客场循环。我们队里有刘国梁,王涛和我三个人,那会儿王涛刚退役不久,在日本打了一段时间,对球非常熟。刘国梁是国家队里的绝对主力,应该是状态最好的时候。我就是初来乍到的小孩,有冲劲儿,所以感觉我们队是最强的。我们当时和广东、上海和辽宁一组,广东有林志刚、李静和高礼泽;上海有王励勤、冯哲和郭谨浩;辽宁稍微弱一点,有韩阳、方国良。4支队伍里出两支进入半决赛。

  那年的赛制是一共三盘比赛,第一盘单打,第二盘双打,第三盘单打,我觉得我们强是因为刘国梁和王涛双打非常好,在国内打基本不输球,所以有一分是稳的,另外两盘单打我们只要赢一场就行了。不过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输给广东两次,所以小组最后一场对上海,我们只有赢才能获得第二名,拿到出线权。那场球是在上海静安体育馆打的,前两盘打成1比1,第三盘我对王励勤,当时觉得压力特别大,浑身都难受。第三局13︰17落后,结果最后21︰19赢的。一赢完,当时八一乒乓球队的大队长许志明直接从看台上冲下来和我击掌。许志明那手多大啊,给我一个击掌,颜色老红了,后两天我的手都又麻又疼的。

  那次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我和王励勤从1998年开始就在竞争,巧的是那年决赛又碰到上海队。当时是主客场打两场,打完后比小分,如果小分一样要比局分,局分一样就比球数。我们第一场在客场银川打的,3比0赢了。第二场在我们的主场佛山,我们2比1赢的,第一盘我上来就赢王励勤了,所以肯定能拿冠军了。从那时我和王励勤就在国内比赛中开始竞争了。俱乐部联赛大家很重视,平时聊天都围绕俱乐部比赛,包括买什么人,怎么配对,什么阵容,挺有意思的。

  2008年,奥运冠军年,积极做公益

  在联赛期间,我们俱乐部做过不少有意义的事。2008年,浙商俱乐部资助的接官亭镇中心小学,是个在汶川大地震中毁坏很严重的学校。因为奥运会前国家队有封闭训练,大家备战都很紧张,所以那年联赛是奥运会结束后的秋天开始打的。11月初,我们常规赛最后一场在山西打,打完比赛,俱乐部派了个中巴,连夜走了大概15个小时才到陕西。俱乐部领导怕我们路上冷,还给我们买了几件军大衣,夜里我就把军大衣往大巴的过道上一铺,就当是卧铺了。晚上10点走的,第二天下午才到,下车洗把脸,就去参加活动。

  这次活动确实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一是因为有意义,二是因为路上太苦了。飞机和火车都没有到那里的,只能坐汽车,浙商俱乐部已经给我们创造最好的条件了。陕西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也很严重,浙商银行就在这里捐款盖了一座小学,还资助了很多学生。当时俱乐部的队员张超、水谷隼和魏炎涛,都一起去了,虽然辛苦,但也挺有意思的,路上还喝了山里的泉水。那是凌晨5点多钟,天还朦朦亮,我们几个下车,拿着矿泉水瓶接了一点泉水,喝起来感觉还行。这是活动里印象最深的,要说比赛,那印象深的太多了,从1998年联赛到现在,我打的总场次都不止300场了。

  2011年,征战13年,回头侃乒超

  联赛不光对我,对所有运动员特别是年轻选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联赛是一张球台的比赛,有那么多观众,还有电视转播,很有世界大赛的气氛。年轻运动员不可能一上来就有机会去打世锦赛、奥运会,肯定要一个一个级别往上走。我们小时候没有联赛,很少有机会打全场只有一张球台的比赛,最多是擂台赛和全运会打到最后的时候。联赛就提供了“一张球台”作战的经验,尤其对运动员心理是一种锻炼,在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看你是否还能够发挥水平。联赛等于是在模拟世界大赛的感觉,到了真正的大赛,一般半决赛、决赛都是全场只有一张球台,那个时候就不会感觉陌生了。

  因为打超级联赛,我基本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乒超目前这个模式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观众、运动员、俱乐部也都在慢慢地正规化、国际化。不过感觉还是中小企业赞助俱乐部多一些,如果再有一些大的企业加入,俱乐部的运作会更规范一些,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因为大企业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运动员的流动更大,强手可以都在一个队,像巴萨那样。为什么他们氛围那么好,老百姓关注那么多,因为他们全是大牌球星,打起来都是“世纪对决”。现在我们每个队都只有一个特级运动员,太分散了。

  联赛整体的包装方面我觉得还需要提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不过客观原因也有,乒乓球市场跟足球、篮球相比确实差一些,所以现在联赛很多俱乐部的主场都不固定,转播的时间也不固定。像我们浙商俱乐部,今年的主场一会儿杭州,一会儿宁波,一会儿跑温州去了,一会儿又慈溪。我觉得每个队可以就在一个城市里打,周周打、年年打,老百姓慢慢就知道了,会像生物钟一样,到了这个季节就知道这个赛季的乒超开始了,又要开始看了。可能是受足球的影响比较大,我很赞成将乒超联赛搞成城市名片。像巴塞罗那是个城市,但是它最有名的可能是足球队,像洛杉矶,那儿有两个NBA球队,这些球队都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名片。我认为城市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运动队或者俱乐部去带动,非常希望中国出现把乒超搞成名片的城市。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马琳 乒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