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城运会打响了又一轮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战。素来走“精品”路线的上海体育,从这次比赛中看到希望,也发现了不足。
截至闭幕前一天,上海代表团共获金牌19枚、奖牌48枚,13支(名)运动队和运动员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超过100例的兴奋剂检查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纪现象。虽然金牌数量较上届略有减少,但夺金项目有新的扩展,各运动队都达到了充分锻炼新人的参赛目的。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代表团副团长韩秀芳表示,“为了更好地培养后备力量,我们未来一方面要抓好年轻队员的训练,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教练团队建设,两方面同时加大力度。”
参加本届城运会的上海闵行、奉贤代表团共派出535名运动员参赛,其中500人闯入决赛,创下历届出线人数之最。在这支几乎清一色的90后组成队伍中,射击的赵诗涛、赵云凯,自行车的黄东艳、徐超及武术女将顾修红等,成绩均可在全国最高级别的成年赛事位居前列。田径投掷新星谷思雨和游泳小将伍庆华、陈欣怡、周敏等,也展现出不俗潜质。
“城运会让年轻选手从中积累大赛经验,适应大赛氛围。有些选手与奖牌失之交臂,正是因为缺少适应各种外界因素的能力。”韩秀芳表示,对于上海青少年选手的培养将继续坚持扎实基础、循序渐进,“如果急功近利,可能断送年轻队员的未来。所以,我们在训练中还是强调把底子打好,重视人才长远规划,同时也确保对年轻人的文化教育。”
在城运会,不少年轻教练员也是头一回挑大梁。“从跟在老教练后面,到大型比赛中独当一面,这过程并不简单。”韩秀芳拿男子110米栏决赛举例,“陆嘉腾还没登场,年轻教练谭春华已紧张得坐立不安,掌心全是汗。其实他带得很不错,但年轻教练也需实战磨练,学会如何习惯和调节这种紧张。”
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上海各运动队都在加强教练队伍建设。通过大牌教练以老带新,高水平外教传授经验,以及将年轻教练送往国外拓展视野、学习理念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韩秀芳介绍,目前上海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型有着很高的准入标准,但一旦获得准入资格,就能接受一套立体的教练培训,“理论学习不可少,尤其是本科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练首先就要回炉。平时训练中,由资深教练组成的团队会及时给予他们指导。此外,送队员去国外学习,其实也是送教练员去取经。打好基础,成长起来就很快。”
本报记者谷苗(本报南昌10月24日专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