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记录骄人战绩--中国体操引领我的笔迹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11:36  中国体育报

  我从1984年中国体操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近30年来,体操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引领着我的笔迹,一次次纪录下中国“梦之队”的骄人战绩,以至于为它流泪、为它难眠……

  那是一段积极创业的岁月,记得中国男队教练组的“三驾马车”张健、高健和杨明明,女队的周济川教练,分别培养出李宁、李月久、楼云、马燕红、文佳、吴佳妮等名将。除此之外,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动作多次被国际体联以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命名,让人们感到无比振奋。随后一批中国裁判员执法于世界大赛,国际体联的最高领导层中也有了中国人的一席之地。一系列成就奠定了中国体操攀登团体冠军顶峰的基础。

  世锦赛团体冠军——体操王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体操运动的综合实力。而1983年以前,我们只能向别人投去羡慕的目光。

  上世纪50年代,张健、高健当运动员时,外国裁判竟然喝着汽水漫不经心地给中国队打分,“弱国之辱”一直是中国体操队教育后辈的实例。

  为了打翻身仗,争回这口气,每当国际体联修改比赛规则和制定新的规定动作时,中国队上下如同进入一级备战,运用各种方法深入研究,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并有计划地投入训练。

  虽然这些复杂的文件在我眼前如同天书一般,但为了报道需要,每次举办裁判学习班,我都参加,只有善于采访裁判,才能报道好体操比赛,这也是体操与其他项目的不同之处。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我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对体操运动的报道,因此对它的感情最深。从体操场上走出的英雄们都是少年才俊,在他们手掌厚厚的老茧和用绷带缠起的踝关节上,有着其他同龄人不曾有过的血汗历程。我不只一次看到那些身经百战的老教练泪洒赛场,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中国体操日后的辉煌。(本报记者杨琳)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