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丢失的传统--举重如何在中国重获民心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3日15:26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10月23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吴锺昊

  “以前基本没有看过举重,这次是在抚州比赛,所以才凑热闹来看看。”抚州市民龙波告诉记者。七城会举重场馆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观众,和网球、羽毛球等比赛相比,举重比赛的“人气”明显差了许多。

  龙波带着妻子和孩子一同来观看比赛,当运动员成功举起杠铃后他也跟着欢呼鼓掌,运动员扔下杠铃的巨大声响却把孩子吓哭了好几次。“没想过让孩子练举重,有运动天赋的话长大了可以练练羽毛球什么的,练过举重后体型很难恢复。”龙波坦言。记者在观众席随机调查了一些观众,虽然他们对举重的规则有了些认识,对运动员的“神力”表示佩服,但没有人愿意亲自接触这项运动。

  说到举重,人们总是会想到的古希腊人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石块来训练士兵。其实举重也是中国的一项传统运动,从孔子单手举门栓的典故到举重作为古代武举考试的科目,能举起百斤重量是健康体魄的象征。从1979年吴数德在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夺得中国第一块举重金牌到石智勇、廖辉、李萍、刘春红等一批优秀举重运动员接连打破世界纪录,国歌一次次在举重赛场上响起,而举重作为一项运动却始终难以在民众中得到推广。对此,举重界早已有所讨论。

  七城会举重项目竞赛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杨-斌胜教授认为,要推广举重首先要做好宣传。他说,现在国内不但对举重的宣传不够,甚至因为在选择运动员时使用不适当的标准,给人一种外在形象上的误导。“以前老是认为只要够胖就可以练举重,但真正高水平的运动员,不管是姑娘也好,小伙子也好,身材是很标准的,举重需要的是肌肉的爆发力。”杨教授说。同时,许多人担心练举重会导致身材矮小。对此,杨教授曾经做过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举重运动员的身高在自己家族里面都是最高的,通常都能超过父辈和同辈的兄弟姐妹。这证实了举重不但不会压矮身高,反而会促进骨骼生长。

  此外,举重在奥运项目里属于小项,举重运动员的收入普遍不高,近年来去世的亚运会冠军才力、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搓澡女冠军邹春兰多次引发了关于举重运动员退役后生活保障的讨论。事实上,目前各省都在着力加强对运动员的退役保障,比如江西省举重队就帮助优秀运动员申请事业性编制和干部身份,当运动员退役后可以回地方安排工作。同时,很多运动员都有机会申请进大学深造并取得相关学历,即使退役后也可以凭借其他技能另寻发展。

  同时,适当的商业化也可以促进举重的推广。据了解,国外举重有民间组织,有固定规则,每年有固定比赛。而国内举重仅有官方组织而无民间组织,没有固定比赛,很难与商业化挂钩。有业内人士提出,举重的推广可以借鉴其他运动的推广方式。比如综合格斗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国外的比赛,让群众了解力量项目,鼓励成立相关的组织、进行民间比赛。对此,杨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放宽,以商业化促进举重发展的模式可能会出现。

  此外,现在很多年轻举重运动员都是在夜体校练起的,很少有专门的俱乐部。国内目前除了举重走体校路线以外,力量举和壮汉等力量型运动爱好者都是去健美俱乐部,接受健美教练的指导。对此,杨教授认为,虽然俱乐部模式利于推广举重,但如果想要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夺得奖牌,保持中国举重在体育界的优势地位还是要依靠专业队伍和专业教练指导。(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七届城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