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过城运话改革之一:如何让城运会名符其实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18:35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10月21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梁希仪、王昊飞

  城运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让前来南昌采访的记者一头雾水:明明一天也没有在某城市生活、训练过的运动员,却能够代表那个城市参赛;明明是某省、某直辖市的专业运动员,甚至异地某俱乐部的职业球员,却也可以披挂着另一城市或是某一城区代表队的战袍登场亮相。

  就以篮球赛为例,由身在东莞市“宏远”和“新世纪”两个俱乐部球员组成的篮球队,分别代表的却是广州市和深圳市;明明是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的省队,摇身一变却成了南京、温州、沈阳和哈尔滨市队。

  这显然不是在弄虚作假。对照七城会竞赛规程,完全符合条件。比如这个规程规定,“注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运动员,在预赛报名时明确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具体代表单位即可,不需变更注册到具体城市(直辖市所辖区)”,那么由省队“代表”市队就是合规的。而其他相应的运动员注册与交流规定,也为桃僵李代开了方便之门。

  这种情况下,再计较运动员的属地身份已经毫无意义。值得反思的倒是:如何让城运会名符其实?

  顾名思义,全国城市运动会就是以城市为参赛单位的全国性综合体育运动会,其代表队理应代表某个城市的体育运动水平。

  全国城运会创办于1988年,其初衷也是为了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体育人才,实现城市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停办后,城运会“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进一步强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代表某个城市(区)参赛的队,无论在赛前还是赛后,与代表城市(区)几乎没有多少联系。那么,调动城市积极性、建立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实现城市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的设想,就很难实现。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将城运会改名为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这样,既有名有实,又可与国际奥委会创办的青年奥运会接轨。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继续保留城运会,但将重点放在推动全民健身和城市群众体育活动上,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优势体育项目的专业运动员队伍,促进城市为国家发现和培养更多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在本届城运会上,就不乏真正由某个城市组建、培养的球队,比如女子篮球18岁以下年龄组中的香港、上海和长沙队,就是如此。

  实际上,无论如何改革,重要的是使城运会名符其实,这样无疑能增强人们对城运会的认知度,也有利于打造和提升城运会的品牌。(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七届城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